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

材料二   对于那些以财富自夸,认为不需要受教育,财富会成就他们的心愿,使他们能受到人们的尊敬的人,他就教导他们说道:“只有愚人才会自以为不用学习就能够分辨好歹,单凭财富就可以取得自己所企望的并能作出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只有呆子才会认为,尽管自己一无所知,但由于有财富就会被认为是个有才德的人,或者尽管没有才德,却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古希腊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材料三   朱子曰: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被夹杂者。朱子曰:……富贵,身外之物,求之唯恐不得,纵便得之,于身心无分毫之益,况不可必得乎?若义理求则得之,能不丧其所有,可以为圣为贤,利害甚明。人心之公,每为私欲所蔽,所以更放不下,但常常以此两端体察,若见得时,自须猛省,急摆脱出来。

材料四   钦佩或近于崇拜富人和大人物,轻视或至少是怠慢穷人和小人物的这种倾向,虽然为建立和维持等级差别和社会秩序所必须,但同时也是我们道德情操败坏的一个重要而又最普遍的原因。……受到人们的尊敬和钦佩……一条是学习知识和培养美德;另一条是取得财富和地位。我们的好胜心会表现为两种不同品质:一种是目空一切的野心和毫无掩饰的贪婪;一种是谦逊有理和公正正直。……前者促使每一只飘忽不定的眼睛去注意它;后者除了非常认真仔细观察者外,几乎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大部分人都是财富和显贵的钦佩者和崇拜者……

——英国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⑴概述材料一中关于财富与道德的主要观点。(5分)

⑵材料二反映了苏格拉底的哪一思想?孔子与苏格拉底在财富与道德的论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共同的社会因素。(6分)

⑶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三在财富与道德的论述上有何变化?概述材料三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8分)

⑷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并谈谈你对财富与道德关系的认识。(6分)

 

⑴概述材料一中关于财富与道德的主要观点。(5分) 追求财富是人的本能;要以合乎道德的途径获得富贵;道德比富贵更重要(仁是道德的根本,要坚守仁)(1点2分,3点5分) ⑵材料二反映了苏格拉底的哪一思想?孔子与苏格拉底在财富与道德的论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共同的社会因素。(6分) 思想:知识即美德(或强调教育对成就人的道德的重要性)(2分) 因素:伴随生产力的发展,新兴阶层(地主、工商业奴隶主)财富增长,社会地位提高; 文化教育的发展,文人(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思想活跃(3取2,4分) ⑶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三在财富与道德的论述上有何变化?概述材料三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8分) 变化:由肯定人性及合理的财富追求(2分),到否定人性,否认财富的作用,追求纯粹的义理道德(2分) 影响:重视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2分);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产生了消极影响。(2分) ⑷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并谈谈你对财富与道德关系的认识。(6分) 现象:人们对财富和地位的崇拜超过对知识和美德的崇拜(拜金主义盛行),造成社会道德败坏。(2分) 根源:工业革命使贫富分化加剧,资产阶级经济力量增强,社会政治地位提高。(2分) 认识:财富与道德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体现;抛弃道德片面追求财富,或压抑人性片面追求道德都是不可取的。(2取1,言之成理,2分) 【解析】 试题分析:⑴解答这一问关键是读懂材料,如“富与贵,人之所欲也”可得出追求财富是人的本能,“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大意是要以合乎道德的途径获得富贵等,依次类推进行解答。⑵分析材料二,从“只有愚人才会自以为不用学习就能够分辨好歹,单凭财富就可以取得自己所企望的并能作出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可知他认为学习知识很重要,财富不等于美德。第二小问要求学生分析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一般要从社会经济、文化氛围等方面考虑。⑶分析材料三,“富贵,身外之物,求之唯恐不得,纵便得之,于身心无分毫之益”可知作者把富贵看的很轻,和材料一对追求富贵的认可不同。材料三要求人摆脱私欲,实际是强调社会责任。其影响应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考虑。⑷从“大部分人都是财富和显贵的钦佩者和崇拜者……”可知社会出现了拜金主义等,其社会根源应从经济领域的变化方面组织答案,如: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经济力量增强,地位提高等,第三小问主要从道德与财富之间的关系角度回答,应做到观点正确。 考点:中外思想文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B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

C     1920年初,国际联盟正式成立            世界和平得到了有效保障

D     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经济区域化导致全球化进程中断

 

查看答案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取代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查看答案

西方学者布克哈特曾说:如果不是宗教改革运动挽救了教皇政府,谁能说教皇政府本身的命运将会怎样?对他的这一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A.宗教改革以挽救教皇政府为目标           B.宗教改革对教皇政府没有产生冲击

C.宗教改革促进了基督教的新发展           D.宗教改革是披着宗教外衣的封建思想运动

 

查看答案

列宁在总结新经济政策的经验时指出:“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问题的实质就在这里……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材料说明列宁认为其实质是

A.否定市场和货币关系                    B.利用工农业恢复发展生产

C.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查看答案

“抛弃对物体作有条理的描绘,将染料点在帆布上面,来模仿光线对眼睛的刺激。”这句话描述的是近代哪一绘画流派的艺术特征

A.立体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浪漫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