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分) 材料一 而最糟糕的是,……我们普遍都有的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分)

材料一   而最糟糕的是,……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在最后一分钟被吓退, ……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材料二   在一战期间,美国一些资产阶级和平团体积极主张建立一个调解国际纠纷的机构。美国总统威尔逊非常赞成这个主张,并将此纳入他的“十四点原则”,力主建立国际联盟这样一个组织……国联虽然是各国为防止武装冲突、加强普遍和平与安全而建立国际机构的第一次尝试,但在实践中却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            ——《20世纪国际关系史》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对欧洲造成的影响。(8分)

⑵材料二认为国联“在实践中却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这一观点。国联的成立为什么没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7分)

 

⑴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对欧洲造成的影响。(8分) ①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②西欧国家经济相对衰落;③德、奥帝国分崩离析,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⑤在精神领域,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观念产生了怀疑,充满了危机感。(5取4,每点2分) ⑵材料二认为国联“在实践中却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这一观点。国联的成立为什么没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7分)      举例: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国联只是象征性地派出调查团。或②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英法操纵的国联并未对意大利采取实质性的制裁措施。(3分) 原因:①国联成立后,成为英法争夺霸权、瓜分世界和维护其自身利益的工具;②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推行绥靖政策,客观上推动了二战的爆发。(4分) 【解析】 试题分析:⑴分析此题,联系所学组织答案,可从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灾难、对经济的破坏、对人们心理的伤害等角度组织答案。⑵分析问题,可联系史实,举出国联在局部侵略战争爆发时的软弱表现,如:国联并未对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意大利采取实质性的制裁等。第二小问应从国联本身存在的问题和某些大国的绥靖政策角度考虑,如:国联实际上是英法争夺霸权、瓜分世界的工具。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社会公约在公民之间确立了这样的一种平等,以致他们大家全都遵守同样的条件并且全部都应该享有相同的权利。……政府就是在臣民与主权者之间建立的一个中间体,这一中间体的成员就叫做行政官或者国王,也即是说执政者。所以有人认为人民服从首领时所根据的那种行为绝不是一个契约,这是很有道理的,那完全是一种委托,是一种任命,在那里,他们仅仅是主权者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并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            ——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两位思想家主张的异同。(7分)

⑵分别说明材料一、二中两种思想的历史影响。(8分)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

材料一   王安石能在今日引起中外学者的兴趣,主要是他的经济思想和我们的眼光接近。他的所谓“新法”,要将财政税收大规模的商业化。他与司马光争论时,提出“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论,其方针乃是先用官僚资本刺激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如果经济的额量扩大,则税率不变,国库的总收入仍可以增加。这也是刻下现代国家理财者所共信的原则,只是执行于11世纪的北宋,则不合实际。                          ——摘编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   为什么“抑兼并”不行,“不抑兼并”也不行,“抑”与“不抑”交替试之还是不行?因为“权力捉弄财产”的封建经济不可能讲“过程的公正”,无论专制朝廷的“公权力”还是贵家势要的“私权力”都既不让规则公平更不让起点公平,于是国家的“自由放任”会放出无数土皇帝与土圈子,却放不出一个中产阶级,而国家的经济管制也只会“与民争利”,却管不出个理性调控机制。   ——秦晖《跳出(土地兼并的)怪圈的根本在于“过程公正”》

⑴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王安石是如何实践“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论的,除“国用足”外,变法还发挥了怎样的作用?(7分)

⑵材料二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还有哪些因素导致其变法失败。(8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止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止状态”了。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1787年出版的《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中,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状态持同样的看法,认为这个帝国的“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物一般”。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评材料中关于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选做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

材料二   对于那些以财富自夸,认为不需要受教育,财富会成就他们的心愿,使他们能受到人们的尊敬的人,他就教导他们说道:“只有愚人才会自以为不用学习就能够分辨好歹,单凭财富就可以取得自己所企望的并能作出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只有呆子才会认为,尽管自己一无所知,但由于有财富就会被认为是个有才德的人,或者尽管没有才德,却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古希腊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材料三   朱子曰: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被夹杂者。朱子曰:……富贵,身外之物,求之唯恐不得,纵便得之,于身心无分毫之益,况不可必得乎?若义理求则得之,能不丧其所有,可以为圣为贤,利害甚明。人心之公,每为私欲所蔽,所以更放不下,但常常以此两端体察,若见得时,自须猛省,急摆脱出来。

材料四   钦佩或近于崇拜富人和大人物,轻视或至少是怠慢穷人和小人物的这种倾向,虽然为建立和维持等级差别和社会秩序所必须,但同时也是我们道德情操败坏的一个重要而又最普遍的原因。……受到人们的尊敬和钦佩……一条是学习知识和培养美德;另一条是取得财富和地位。我们的好胜心会表现为两种不同品质:一种是目空一切的野心和毫无掩饰的贪婪;一种是谦逊有理和公正正直。……前者促使每一只飘忽不定的眼睛去注意它;后者除了非常认真仔细观察者外,几乎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大部分人都是财富和显贵的钦佩者和崇拜者……

——英国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⑴概述材料一中关于财富与道德的主要观点。(5分)

⑵材料二反映了苏格拉底的哪一思想?孔子与苏格拉底在财富与道德的论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共同的社会因素。(6分)

⑶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三在财富与道德的论述上有何变化?概述材料三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8分)

⑷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并谈谈你对财富与道德关系的认识。(6分)

 

查看答案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B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

C     1920年初,国际联盟正式成立            世界和平得到了有效保障

D     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经济区域化导致全球化进程中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