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1年11月,严复在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的信中,指责“推翻满清帝制的...

1911年11月,严复在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的信中,指责“推翻满清帝制的革命党人选择共和国体是草率的,缺乏某些常识”,“根据文明演进的规律,最好的办法是拥有一种较高形式的政府,即保留君主制,以适当的宪法条款加以约束。”这反映出严复①反对在中国实行共和政体 ②赞同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 ③与革命党人分属不同的阶级  ④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潮流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

 

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③与革命党人分属不同的阶级,这一说法是错误的,他们同属资产阶级;④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潮流,这一说法是错误的,此时革命才是大势所趋,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维新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D.抗日战争后

 

查看答案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险,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是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C.辛亥革命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

 

查看答案

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科文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A.“双百”方针 “教育大革命” “三个面向” “和平赎买”政策

B.“两弹一星” “科教兴国” “双百方针” “载人航天工程”

C.“上山下乡” “东方魔稻” “三步走”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863”计划“样板戏” “希望工程” “四项基本原则”

 

查看答案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政治思想           B.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

C.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             D.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

 

查看答案

有论者称“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符合这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