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 (16分)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竟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的理念。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材料二 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见图)
材料三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订,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材料四:1529年,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开始与罗马教廷走向决裂;1533年,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
(1)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因素。(4分)
(2)材料二的行动是针对当时的什么事件? 这一行动有何重要意义?(2分)
(3)据材料三,分别指出两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其共同点是什么?(3分)
(4)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决裂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宗教改革有何显著特点?(3分)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作用。(4分)
康熙帝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帝王,同时也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阅读下列康熙帝的诗作,回答问题:(20分)
诗一
诗二
诗三 诗四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康熙帝的这四首诗,分别和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有关?(4分)
①诗一: ;②诗二: ;
③诗三: ;④诗四: 。
(2)(接上问)从康熙帝的经历看,他解决这四个事件的顺序是: (2分)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3)康熙帝还写过一首“咏昭君”的诗,其中有这样几句:“欲笑和亲失,还嫌饵术⑥迂。开诚示异族⑦,布化越荒途。”(⑥饵术:汉文帝时贾谊提出用“五饵”,即用美食、鲜衣、联姻等五种方法,招抚匈奴,使之不再进犯汉朝。⑦异族:此处指蒙古各部。)据此,指出康熙帝对蒙古各部的态度,并据史实印证。(4分)(史实举出1例即可)
(4)根据上述诗及相关史事,概括指出康熙帝的治国理念及其治国举措的历史功绩。 (6分)
材料:(康熙二十三年)戊寅,上次曲阜。已卯,上诣先师庙,入大成门,行九叩礼。至诗礼堂,讲易经。上大成殿,瞻先圣像,观礼器。至圣迹殿,贤图书。至杏坛,观植桧。入承圣门,汲孔井水尝之。顾问鲁壁遗迹,博士孔毓圻占对甚详,赐官助教。诣孔林墓前酹酒。书“万世师表”额。
——《清史稿》
(5)结合材料说说康熙帝对孔子和儒家思想采取了什么态度?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
穆罕默德·阿里与凯末尔都试图通过学习西方使国家走向富强。其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①进行民主化改革 ②开办新式学校 ③发展工业 ④推动社会生活世俗化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穆罕默德·阿里连年进行对外战争,这些战争
①使埃及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 ②逐渐动摇了阿里政权的根基
③加速了埃及近代化的进程 ④使埃及成为东方的强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穆罕默德·阿里大力推行的文化改革包括
①大大推动了埃及文化事业的发展 ②为埃及培养了自己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③彻底动摇了埃及的封建思想 ④为其他领域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阿里在抵御了英法殖民侵略的同时,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具体表现是
①创办近代工厂 ②建立君主立宪制 ③翻译欧美国家的著作 ④大力发展海军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