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下列与这一思想...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下列与这一思想主张最为贴近的是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D.“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兹;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认为:圣人治理国家的方针就是让国民思想空虚而能填饱肚子,淡化民众的理想而又能使身体强壮。经常让民众保持既无知识又无欲望的状态。联系史实,这是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A“以德治国”是儒家思想,B“中央集权”是法家的主张,C是墨家的“尚贤”思想,D是道家思想。 考点: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俱,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荀子强调的是

A.法是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                B.“法治”优于“人治”

C.重法治,更应重视人治的作用             D.法治应与人治相结合

 

查看答案

“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是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查看答案

儒家“尊王”“忠君”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贵贱有序            B.荀子主张君舟民水,礼法并用

C.董仲舒倡行独尊儒术,天下一统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反躬践实

 

查看答案

材料一:主要国家工业产量占世界总额比例变化表

      时间

       1870年

      1900年

      英国

       32﹪

       18﹪

      美国

       23﹪

       31﹪

      德国

       13﹪

       16﹪

      法国

       10﹪

       7﹪

 材料二:英德殖民地情况变化表

时间

国家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英里)

  殖民地人口(百万)

 1880

英国

     770

      267.9

德国

     —

       —

 1899

英国

     930

       309

德国

     100

       14.7

   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俾斯麦的野心是彻底毁灭法国,称霸欧洲。1875年比斯麦已准备侵法战争,但是由于俄国和英国的干涉,不得不暂时放弃进攻法国的企图。 斯麦特别害怕在东西两线上同时作战,俄法“联盟的噩梦”经常使他忧虑。 斯麦用尽一切计谋来孤立法国,反对俄国,阻止法俄接近。……

材料四:1888年威廉二世登位,1890年他迫使俾斯麦辞职。威廉二世公开宣扬他的对外政策的“新路线”,即大力扩张殖民地,积极扩建海军。……1893年威廉从土耳其取得建筑巴格达铁路即“三B铁路”的租让权,企图以铁路线将柏林、伊斯坦布尔、巴格达联成一气,使整个土耳其和小亚细亚成为德国的投资场所和势力范围,同时威胁英国殖民地埃及和印度,直逼高加索。1897年,又强占中国的胶州湾,参加对中国的瓜分。              ——-以上材料均摘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二,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英国工业的世界地位和殖民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俾斯麦用尽一切计谋……阻止法俄接近”的表现和后果。(6分)

⑶结合材料概括说明德国外交策略的变化及其原因。(4分)

⑷根据材料分析欧洲列强的基本矛盾及其实质(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坚持要求萨尔盆地归并。对此,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可以把德国的殖民地剥夺,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警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结果还是平等的……为了  (防止德国报复)这些理由,所以我们坚决反对超出必要的范围把德国人民从德国的统治之下割给别国。”                  ——摘自《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巴黎和会上,法国要求向德国索取的赔款总额,比整个德国的财产还要多得多。美国坚决反对这种无限勒索、杀鸡取卵的做法,主张既要维持德国经济于一定水平之上,又要索取适量的赔款。           ——摘自《历史教学》1980年第2期

材料三:当威尔逊将其“十四点”计划带到巴黎兜售时,劳合·乔治讽刺他说:“这位充满理想主义的总统真把自己当作一个传教士,他的任务是拯救欧洲苦难的异教徒。”克里孟梭说:“威尔逊谈起话来像个基督耶稣,做起事来,却像个劳合·乔治”      ——摘自《世界史》

请回答:

(1)材料一种劳合·乔治对克里孟梭的要求表示反对的实质是什么?结果怎样? (6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美国反对法国的赔款要求的原因有哪些? (4分)

(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克利孟梭的话?试结合材料一.二加以说明。(4分)

(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巴黎和会期间英、法、美三国矛盾斗争的特征。(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