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

《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B.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

C.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                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焚书》是明末思想家李贽的作品,材料否定了孔孟思想的至上性和孔子的绝对权威。主张人要有独立的思想和见解,不能唯圣人之言论是从,选B项。 考点:李贽的离经叛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绝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至良知

 

查看答案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下列与这一思想主张最为贴近的是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D.“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兹;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查看答案

《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俱,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荀子强调的是

A.法是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                B.“法治”优于“人治”

C.重法治,更应重视人治的作用             D.法治应与人治相结合

 

查看答案

“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是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查看答案

儒家“尊王”“忠君”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贵贱有序            B.荀子主张君舟民水,礼法并用

C.董仲舒倡行独尊儒术,天下一统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反躬践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