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远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西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涵》
材料二: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材料三: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引自康有为《请定宪法开国会折》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说明李鸿章和郑观应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问题上所持有的观点有何异同?(6分)
⑵结合材料一、二说明,郑观应的观点是针对19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中国发生的什么大事件而提出的?他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6分)
⑶材料三和材料二比较,在政治主张上有何发展?请分析其的原因。(6分)
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虽然内容基本相同,但是结果却相反,下列原因中不包括
A.新兴阶级力量的强弱有关 B.国际环境是否有利
C.群众发动的程度与领导的强弱有关 D.皇帝(天皇)是否支持
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的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下图是份售书广告,其中有可能在戊戌变法期间成为畅销书的是
A.①⑤ B.②④ C.③⑤ D.①③
对《大日本帝国宪法》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②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③三权分立,议会、内阁和法院独立行使权力 ④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在1876年世博会上,日本馆大于中国馆,且展品较为丰富,但日本仍从世博会上定购了大量机器产品,其直接目的是
A.满足本国封建统治者的生活需要
B.适应明治维新后工业革命的进行
C.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D.发展军事工业,加快对外扩张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