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主要结果是
A.促进了社会和谐 B.强化了国家机器
C.阶级矛盾基本消除 D.消除了社会不公现象
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A.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认为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斯塔里夫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当时的“模仿”主要是指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B.人民资本主义的推行
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罗斯福新政是在面临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他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方面主要是解决
A.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C.市场与计划的矛盾 D.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该材料显示,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C.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933年4月上海《大公报》(右图)报道:“自日本放弃金本位后,积极倾销日货,至各国大起反感,抵制日货者达二十七国。”从这条新闻得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日本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经济危机导致国际关系恶化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形成 D.日本的贸易政策引发了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