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新中国的下列事件,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入太空
③中央提出调整八字方针
④中国恢复高考制度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②①③ D.③①②④
新中国成立后在教育事业上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
A.改革学制 B.学校向广大工农开门
C.学校将德育放在重要地位 D.搞好学校硬件建设
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我们通过张艺谋的影片《活着》中的片断“儿子想拿父亲的铁皮箱子交给街道干部去炼铁”,可以想到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大概是( )
A.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B.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C.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D.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下面这幅漫画反映了中国什么时候的状况?( )
A.过渡时期(1949—1956年) B.探索时期(1956—1966年)
C.文革时期(1966—1976年) D.新时期(197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一壮举”是指( )
A.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中国载人航天取得成功
D.基本普及高等教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这个问题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首要口号是呼吁抵御西方文化和西方政治经济秩序的渗透,在他们看来,西方乃至整个不信伊斯兰教的外部世界,无不图谋以异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系和生活方式来征服和俘虏穆斯林,继而剥夺其所有的权利。
——刘金源《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
材料四 全球招工大厅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劳工买方市场。它使美国的挣工资者与全世界成百万的工人直接竞争生产工作职位。
——胡成国《全球化中的美国对外经济战略》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推动全球化的媒介有哪些?(4分)
(2)在反对全球化的问题上,材料三与材料四的视角各是什么?两则材料的各自出发点是什么?(8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