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博物馆藏有一块砖,此砖长30.8厘米、宽26.7厘米、厚4厘米,正面以凸线划为...

某博物馆藏有一块砖,此砖长30.8厘米、宽26.7厘米、厚4厘米,正面以凸线划为12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测为秦代遗物。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

A.是大一统的王朝    B.没有自然灾害      C.人民生活的富裕    D.社会安定团结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含义是秦代统一中国后国家安定没有叛乱,农业丰收,道路上没有饿死之人,这能说明秦代统一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答案选A,B C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D项与题意主旨不符。 考点:秦统一中国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侍御史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宜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元世祖采纳他的建议

A.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B.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C.设宣政院管辖西藏                      D.设御史台监察官员

 

查看答案

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查看答案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共11分)

材料一“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的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邓小平1978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

材料三江泽民指出:“‘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活跃的因素。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江泽民

请回答:

(1)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2分)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2分)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调整?(3分)

(3)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新特点?(3分)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1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共9分)

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3分)

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2)根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2分)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1分)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