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中学举办一次文艺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演讲的主题包括:司汤达的小说创...

某中学举办一次文艺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演讲的主题包括:司汤达的小说创作、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列夫托尔斯泰与俄国革命等,还安排了一个音乐会,由钢琴家表演一场“柴可夫斯基之夜”。这次文化活动的主题,应当定为    (   )

A.印象派的文化风格                      B.浪漫主义的文艺

C.批判现实主义的文艺                    D.后现代主义的艺术

 

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19世纪中叶世界文学领域以批判现实主义风格为主。这类文学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深刻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弊端,并对之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强烈批判,鼓舞了人们斗争的勇气,坚定了人们胜利的信心。司汤达、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都是当时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本题选C项。A项是绘画领域的风格;B项是体现了对未来的期望;D项主要是体现了人们的精神的迷茫。 考点:近代西方的文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下列作品能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的是    (   )

A.《唐璜》          B.《人间喜剧》       C.《英雄交响曲》     D.《向日葵》

 

查看答案

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某个流派的作家“行使了社会学家、社会史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职能,生动记录了这个时代纷至沓来的所有紧要事件,其中既有公共生活事件,又有个人生活事件:都市社会、工人状况、贫困、婚姻、妇女角色。”下列符合该流派风格的作品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鲁滨逊漂流记》描述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这部小说在18世纪的欧洲颇受欢迎,主要原因是它    (   )

A.体现了启蒙思想    B.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C.彰显了冒险精神    D.适应殖民扩张要求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 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三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提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四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利单独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利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利既调节配合,有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的原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这些主张体现了什么精神?(8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这些“意见”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二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材料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即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材料四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是故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属于我也;宋解方镇之权,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                           ——黄宗羲《置相》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李贽的观点同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并分析原因。(6分)

(2)材料三、四中,黄宗羲把批判的矛头分别指向了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思想?(4分)

(3)材料四中,“秦变封建而为郡县”“汉建庶孽”“宋解方镇之权”分别是指哪些事件?(6分)

(4)黄宗羲的思想实质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