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对( )
A.夺取地主土地 B.收买地主土地
C.土地国有政策 D.国家核定地价
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 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
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 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 “新学派” 的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与材料所说相关的历史人物有 ①魏源 ②洪仁玕 ③李鸿章 ④孙中山 ⑤陈独秀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