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6分)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8分)

材料三

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3)根据材料三,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6分)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2分)

 

(1) 主张: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6分) (2)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4分)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4分) (3)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2分) 顾炎武:注重实学,经世致用;(2分)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2分)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发展和丰富。(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材料可知分别是儒家的“仁政”、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法治”。 (2)从材料“《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可知董仲舒强调“大一统”,发展形成新儒学体系,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立足材料概括,关键在于抓住关键信息,如,李贽“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顾炎武“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等。再根据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演变谈谈认识。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贯穿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线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C.加强党风建设,加强中共执政能力建设

D.反对机会主义

 

查看答案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句话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C.明确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查看答案

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找到“正确道路”是在

A.大革命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查看答案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对(   )

A.夺取地主土地                         B.收买地主土地

C.土地国有政策                          D.国家核定地价

 

查看答案

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                      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

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         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