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世界历史上,各国政策不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10分) 材料一 明清市场法极...

在世界历史上,各国政策不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10分)

材料一 明清市场法极力维护封建国家对市场的垄断。统治者们通过《盐法》、《茶法》、《矿冶法》、《市舶法》等一系列法律,把几乎所有的商品市场都牢牢控制在封建国家手中,制定出种种抑商政策来遏制以至扼杀商业资本的发展。然而,封建专制集权统治和地主制经济的生存一开始便表现出对商业贸易的高度依赖性,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一统帝国内部各区域贸易联系的密切进一步加深这种依赖性。因此,无论封建统治者如何费尽心机控制市场发展,使正常的商业贸易活动出现各种扭曲变态,最终却无法消灭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封建统治者在政策法律上也时常处于抑商而无法灭商或抑商又不能抑之太过这一矛盾状态中。 

——杨松《试论明清时期市场法的特点与功用》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中出台的《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要旨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第一,授予总统和外国展开贸易谈判及签订贸易协定的权力;第二,在与外国政府谈判时,总统提高或降低关税的授权范围为现行关税的上下50%;第三,关税的改变适用于其他和美国签订的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协定的国家;第四,总统与外国签订的贸易协定不需要国会批准,国会只就该协定举行听证;第五,国会对总统的授权时限为3年,国会仍将发挥对贸易政策的监督功能。……《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本身并不是一个倡导自由贸易的法律,只是对之前有关政策的修正案,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之前的高关税政策。但它奠定了美国二十世纪贸易政策制定的架构,为自由贸易理念扩展创造了条件,从而具有深远的影响。美国的出口也在此时段增长了几乎两倍。

——摘自徐泉《美国外贸政策决策机制的变革》

材料三 二战以后,为了争夺市场,各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组织参与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积极参与世界性统一市场内的竞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市场法的社会功用。(3分)

(2)阅读材料二,分析《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的颁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争夺市场?(2分)

 

(1)加强了封建统治者对市场的控制,延缓了封建生产关系的解体;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 的发展;阻碍中外经济交流。(3分) (2)影响:对美国:使制订贸易政策的权力从国会转移到以总统为代表的行政机构手中; 为美国后来争夺世界市场的霸权地位奠定了基础。(3分) 对世界:带动和开启了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个自由经济秩序时代的到来,为关贸总协定的成立奠定基础。(2分) (3)具体措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海尔等名牌企业走向世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2分,答两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市场法的社会功用:“明清市场法极力维护封建国家对市场的垄断。”;“制定出种种抑商政策来遏制以至扼杀商业资本的发展。”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 (2)《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授予总统和外国展开贸易谈判及签订贸易协定的权力。为自由贸易理念扩展创造了条件,从而具有深远的影响。具体影响可以从对美国、对世界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回答。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说明,注意要史论结合。“组织参与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如加入亚太经合组织;“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积极参与世界性统一市场内的竞争”,加入WTO,积极融入世界。 考点:国家政策对经济贸易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898年戊戌维新期间,清政府正式下令各省督抚选派学生赴日留学……至1899年,中国留日学生已有100多人。1901年中国留日学生人数又增加到280余名,1902年为500多人,1903年1300多人,1904年达2400多人。1905年至1906年,中国人留学日本达到高潮。由于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和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等因素影响,留日学生人数猛增到8000多人。

与19世纪清政府派往欧美的留学生大多学习理工和海军不同,20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学习的专业非常广泛,从政法、文史、外语、师范、到理工、农医、军事、商业以至音乐、美术、体育,应有尽有,其中以学政法和陆军为最多。

——摘自王晓秋《清末为何出现留日热潮》

材料二 从1950年到1966年,中国先后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派遣了万余名留学生,其中向苏联共派出了8310人,占派出总数的78%。

中国向苏联派出的留学生,大多属于工程技术领域的,苏联的高等院校、企业、设计院和科研机构,为中国培养了很多的技术干部和熟练的技术工人。根据苏联方面的统计,1951年到1962年有8000多名中国人,在苏联学习生产技术,有11000多名的中国大学生和研究生,在苏联的学校学习……此外,通过科技合作系统,1500名中国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学者,去苏联了解科学技术的成就和生产经验。

——摘自《中国向苏联大量派遣留学生》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晚清及新中国初期留学特点的不同。(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两个时期不同留学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

 

查看答案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美国《纽约时报》评价道:莫言在长篇和短篇小说中,描绘了中国纷乱而复杂的农村生活,常常采用丰富的想象——动物叙事者、地下世界、神话故事元素——让人联想起南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研究莫言作品可以参考

A.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             B.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

C.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D.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查看答案

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年、1912年、1936年和1956年。颁布于1936年的是

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C.“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D.“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查看答案

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下列事件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思想

B.1958年为加快建设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在苏俄建立初期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查看答案

1923年,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为了达到“全人格的觉醒”,中国当时掀起

A.新文化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运动                          D.国共第一次合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