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亡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而事异。’”这一观点可以印证
A.儒家对仁政的提倡 B.法家进步的历史观
C.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D.佛家慈悲为怀的主张
“金玉虎符”选用国家博物馆的战国时期“阳陵虎符”复制而成。上雕铭文,“治国平天下 修身福自家”,其铭文体现的思想属于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適(通“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適孽无别,则宗族乱。材料主要论证了
A.宗法制的作用 B.嫡长子继承制的作用
C.分封制的作用 D.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
《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起源的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上述解释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周朝实行分封制 B.周礼是维护统治的工具
C.诸侯争霸是宋亡国的主要原因 D.反映商周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列宁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此段材料出自
A.《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B.《和平法令》
C.《土地法令》 D.《四月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