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
A.有教无类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存天理,灭人欲 D.经世致用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亡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而事异。’”这一观点可以印证
A.儒家对仁政的提倡 B.法家进步的历史观
C.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D.佛家慈悲为怀的主张
“金玉虎符”选用国家博物馆的战国时期“阳陵虎符”复制而成。上雕铭文,“治国平天下 修身福自家”,其铭文体现的思想属于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適(通“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適孽无别,则宗族乱。材料主要论证了
A.宗法制的作用 B.嫡长子继承制的作用
C.分封制的作用 D.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
《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起源的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上述解释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周朝实行分封制 B.周礼是维护统治的工具
C.诸侯争霸是宋亡国的主要原因 D.反映商周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