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
|
自耕农·地主 |
佃农 |
工场主 |
商人 |
占总人口比例 |
24% |
36% |
30% |
10% |
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
下图为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丝织重镇盛浙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niǎn,载)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盛浙镇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措施失效
C.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发展 D.自然经济受到工商业的冲击
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
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 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
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 ④秦楚两地商业发达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张籍的《贾客乐》:“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姚合《庄居野行》:“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向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唐人的这些诗句,反映了
A.唐朝出现盛世局面 B.唐朝的商业繁荣与发展
C.政府鼓励商业的发展 D.金钱至上的社会道德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