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A.吴...

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强调的是戊戌政变,D项描述的是戊戌六君子因变法而被杀的史实,该项符合题意要求,A反映的是清初的重大事件, B 反映的是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C项说明的是清末地方军事势力的兴起。 考点:戊戌政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70年代有个日本人对来访的德国友人说:“我们的历史自今日始!”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时期的日本

A.正开始建设现代国家                    B.刚准备抵制西方文化

C.才决定学习儒家经典                    D.已成为世界重要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心灵紧闭”而保留的民族传统是什么?这一时期日本“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了什么?据此指出日本“眼观八方”的特点。(12分)

(2)材料二康有为认为“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你认为当时中国与日本所处的国际环境最大不同是什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是什么?(8分)

(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方面概括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相似原因。(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长时间以来,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巨。……近20年来,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时下又流行一种意见,戊戌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请回答:

(1)材料一把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概括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先后有哪几种观点?(6分)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用史实说明你的理由。(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研究者观点不同的因素有哪些?(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青苗钱破坏了富人必要的社会职能。

――(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材料二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邓克垚《世界文明史》

(1)在材料一中司马光与王安石围绕什么问题而进行了激烈争论?结合我们所学知识,

分析这一争论的实质,并指出变法触动了哪部分群体的既得利益。(6分)

(2)王安石变法的哪些措施中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6分)王安石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有哪些?(4分)

 

查看答案

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他的著作中介绍了英国人赫德对中国戊戌变法的看法,赫德的意见如下: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对赫德的评论认识正确的是

A.赫德揭示了维新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B.赫德把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归咎于康有为等人的筹划失败

C.赫德认为宣统皇帝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

D.赫德认为维新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