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现代中国人民经历了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艰苦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近现...

近现代中国人民经历了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艰苦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革命和建设道路而前仆后继,先后走过了“日本人的路”、“美国人的路”、“苏俄人的革命道路”、“自己的革命道路”、“苏联的建设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材料二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 五”(1953-1957):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二 五”(1958-1962):大跃进 大倒退

“六 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 五”(1986-1990):改革闯关 治理整顿

“八 五”(1991-1995):小平南巡 改革潮涌

“九 五”(1996-2000):宏观调控 经济软着陆

“十 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 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苏联的建设道路”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分别指的是什么?从两者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中,你得到最重要的启示是什么?(3分)

(2)我国通过“一五”计划建设,工业方面有什么重要改观?列举这期间我国建成投产的两个大型企业的名称。(3分)

(3) “六五”期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紧抓的中心环节是什么?(2分)

(4)“八五”期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南方谈话从理论上主要解决了哪一根本问题?此后,我国提出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2分)

 

(1)苏联的建设道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1分)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行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1分) 启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1分) (2)成就: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1分) 大型企业名称:鞍钢、一汽、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2分) (3)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2分) (4)解决问题:社会主义本质和判断标准。(1分)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苏联建设的道路是指的斯大林体制。中国学习苏联的建设经验,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僵化,弊端很多。1978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走中国自己的道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2)一五计划主要是建立了合理的工业布局,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建立了一大批大型企业。(3)六五计划中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十四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南方谈话主要是解决的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考点:建国以来的我国经济建设探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迹。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英、美、日三国对华贸易变化表(增长率)

国家

1895年

1899年

1913年

1918年

1921年

英国

 

11.7%

11.4%

8.5%

11.8

美国

 

9.5%

7.6%

12.8%

17.3

日本

3%

11.5%

19.5%

38%

25%

材料二 观察下列图表: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如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卢新建主编:《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英、美、日三国在20世纪初期对华贸易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1分)简要指出“初步发展”和“日益萎缩”两个阶段的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

 

查看答案

大国崛起的关键往往在于把握历史机遇,顺应历史潮流,请阅读下列材料。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一  1524年,有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19世纪上半期,一个政论家的描述:       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将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它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织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

材料四  1860—1900年世界主要工业国或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

年份

区域

1860

1880

1900

联合王国(英国)

19.9

22.9

18.5

法国

7.9

7.8

6.8

德意志(日耳曼各邦)

4.9

8.5

13.2

美国

7.2

14.7

23.6

请回答:

(1)结合图1说明:材料一中西班牙人为什么会觉得“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2分)结合材料二说明:从世界的“边缘”到世界的“中央”后,西班牙等国干了些什么?(1分)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评价这种行为的?(2分)

(2)结合图2说明:材料三中的空格处应该填上哪个国家比较合适?(1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该国在当时的世界经济中能取得这样的地位?(2分)

(3)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到19世纪后半期,世界经济格局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主要是什么?(1分)

 

查看答案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1978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查看答案

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尝试,其正确决策会后得到了长期贯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