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A 【解析】 试题分析:从所给材料的意思来看,很显然是选择A。导致了“重文轻武”现象出现的是宋朝时的政策,排除B;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中的八股取士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而不是指科举制度,排除C;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官员也有很多是贪官污吏,因此,D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排除D。 考点:科举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个翰林,把“翁中”误写成“仲翁”,乾隆批之以诗“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少夫功。如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进行挖苦。诗中“判通”是“通判”的故意颠倒,“通判”这一官职最早出现在(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查看答案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发展历程中,君权与相权的斗争长期存在。下列各项中,能直接体现君主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是(   )

A.秦朝设立太尉      B.宋朝设立三司使    C.元朝设立中书省    D.清朝设立军机处

 

查看答案

河南省的洛阳是中国古代的重要都城,这里不断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请你判断其反应的历史时期应是(   )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时期

 

查看答案

华夏万姓,同宗同源;慎终追远,不忘祖根。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众多华夏子孙来到黄帝出生地寻根谒族。这种现象源自(   )

A.井田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宗法制

 

查看答案

一位中国古代农民穿著棉袄,吃着烤熟的甘薯,在露天剧场欣赏戏剧《窦娥冤》,这位农民生活的朝代最有可能是在(  )

A.北宋             B.元朝             C.唐朝             D.明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