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家性质是
A.社会主义国家 B.资本主义国家
C.旧民主主义国家 D.新民主主义国家
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有( )
① 鸦片战争
② 甲午战争
③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 20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的全面侵华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 )
A.日本开始发动侵华战争
B.日军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中国共产党开始组织抗日游击战争
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的历史事件是( )
A.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同体的目标应是:通过共同市场的建立和各成员国经济政策的逐步接近,在整个共同体内促进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不断的均衡的扩展,日益增长的稳定,生活水平加速提高以及各成员国间越来越密切的关系。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节录)
材料二 第13条 联盟确立下列目标:通过加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和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包括引入本条约规定的单一货币,特别是通过建立一个没有内部疆域的区域,促进经济和社会平衡和持续的进步;特别通过一项可能在一定时间后导致共同防务的其中包括最终实现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表明其同一性;通过联盟公民身份的引入,加强对其成员国国民之权利和利益的保护;发展在司法和国内事务的紧密合作关系;……
──《欧洲联盟条约》第一编第B条
材料三 日本首相小泉在发言中几乎通篇都是宣扬日本对联合国和国际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他在谈到安理会改革的问题时提出,“那些有意愿和资源在国际和平与安全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国家,应当参与安理会的决策过程”。他在后面干脆点明:“日本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关键”,“日本所发挥的作用已经为它取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民日报》2004年9月30日
材料四 中国一向重视不结盟运动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始终与不结盟国家风雨同舟,相互支持。进一步加强与包括不结盟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方针。中国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推动多边主义,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致力于促进世界持久和平与安全、发展和繁荣。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推动多边主义发展,促进世界多极化进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欧洲一体化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1956——1972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根据材料三归纳其经济大国地位对国家战略目标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欧洲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的共同原因。(6分)
(3)以上材料反映了国际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请简析其影响。(6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秦汉以来,地力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
——百度百科
材料二 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提出“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国民,合一炉以冶之,成为一大民族”;南京临时政府将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作为国旗;在国家统一基础之上容纳中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初步形成。
1934 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中提出:“中国人民只有自己起来救自己——中国人民唯一自救和救国的方法,就是大家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武装自己。”此后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于是“中华民族”概念完全明确了。
——摘编自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
材料三 中国的少数民族公民不仅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所有公民权利,还依法享有一些特殊的权益保障。……2000年实施西北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1)结合材料一,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区划原则所产生的历史作用。(2分)
(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民族问题的两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6分)
(3)材料三体现的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民族关系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