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谚语有云:“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与该谚语所反映的生产模式不相符的是( )
A.“五口之家,治田百亩” B.“田夫蚕妾,牛郎织女”
C.“千耦其耘,十千维耦” D.“日出而作,自给自足”
“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从《颜氏家训》中的这段话看不出( )
A.中国的传统农户基本不和外界发生关系
B.住房和所用工具无一不是劳动经营所得
C.“桑麻以衣”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皆由官府供应
D.日常所需都可以通过土地来直接或间接获得
“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确切地说,这首歌谣开始流传于( )
A.春秋 B.秦朝 C.汉代 D.宋代
中国共产党“二大”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表明( )
A.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B.以发动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C.党对中国国情认识的加深
D.为实现国共合作扫清障碍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 )
A.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
B.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中共决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D.黄埔军校的建立
五四运动能够取得初步胜利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
A.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 B.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C.有马克思主义作指导 D.得到了国际工人阶级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