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30年来,“八二宪法”成为国家生活的重要内容,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1982年宪法规定①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②恢复1954年宪法规定设立的国家主席。③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④改变农村人民公社的政社合一体制,设立乡政权。⑤取消实际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依据材料结合相关知识,概括1982年宪法产生的背景以及成果。(8分)
“八二年宪法”颁行30年来,“修宪”与社会发展同行。
1988年 |
(增加)“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
1993年 |
将“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
1999年 |
(修订)“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2004年 |
(修订)“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增加)“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
(2)阅读上表,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题,选出3个相关的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在这一主题下,再补充两个相关史实,并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8分)
要求:关键词选择准确;补充史实得当;阐释说明与主题相符;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国力民生、政局、近代化进程等诸多方面产生严重影响,也引发中外条约体系的重大调整。自《马关条约》起,中俄旅大租地条约、中德胶澳租界条约、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法广州湾租界条约等纷纷出台;1943年中美、中英先后签订关于“取消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其他在华享有特权的国家也相继与中国签订了新约。阅读材料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以下表格。(7分)
|
经济上 |
政治上 |
第一次 战争 |
巨额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民生凋敝;列强势力的深入与外国资本的挤压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
甲午战败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主权,中国在国际上毫无地位可言;国势艰危,中国社会各阶层民众以不同形式展开救亡斗争。 |
第二次 战争 |
|
|
16到19世纪的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于西欧国家而言是
①传统的农耕经济走向最后辉煌 ②国际贸易快速发展世界市场形成
③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过渡 ④人类生存基础由农业向工业转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袁世凯的中华帝国与法兰西第一帝国
A.都是个人独裁专制 B.都是资产阶级的军事专政
C.都是复辟封建帝制 D.都改变了原有社会的性质
德意志曾被称为巨型的怪物、软如海绵的无抵抗能力的联合体。下列事件中有利于改变这一局面的有
①拿破仑战争 ②普法战争 ③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④加尔文宗教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由它协同国王的批准按照下面所定的方式行使之。”该材料反映出
①分权原则 ②主权在民 ③代议制原则 ④君主制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