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史学家钱穆在《理学与艺术》一书中说过:“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故就...

史学家钱穆在《理学与艺术》一书中说过:“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下列史实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宋朝开始营造“重文轻武”的社会氛围

B.宋朝设置参知政事,削弱相权

C.宋朝农民生活水平高促进了诗词发展

D.宋朝奠定以后城市经商的模式

 

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正确,为了改变唐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策略,推动了文化的繁荣;B项正确北宋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削弱相权;C项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说法不实,北宋实行不抑兼并的策略,自耕农破产严重;D项正确,城市布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坊市界限被打破。故选C。 考点:北宋社会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涌现一大批著名的具有时代象征意义的历史人物,克伦威尔以其鲜明的个性和行动,有力地影响了英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但也引起了争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克伦威尔)在许多方面是“一个优秀人物,甚至是一个卓越的天才”,然而他却是“靠了欺骗和暴行才使他成为国家第一把手的。”他是一个“勇敢的坏人”。因为他既有那么多的受到咒骂、应入地狱的罪恶,又有些引起若干人长期怀念的美德。

——[英]查尔斯·弗思《克伦威尔传》

材料二 列宁说:“无可争辩的历史经验证明,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是屡见不鲜的事。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毫无疑义是彼此相容的。”

材料三 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语曰:盖棺论定。吾见有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鸟从而鉴之。

——粱启超《李鸿章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克伦威尔“应入地狱的罪恶”和“引起若干人长期怀念的美德”。(4分)

(2)以克伦威尔为例,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列宁的观点?(3分)

(3)在人物评价问题上材料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1分)请你用一句话给克伦威尔一个比较合适的称谓。(2分)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公善之而未用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口之前於席也。语数日不厌。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

——《史记·秦本纪》

材料三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

文学曰: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桓宽《盐铁论·非鞅篇》

请回答:

(1)结合时代特征,分析材料一中秦孝公不用帝王之道而用霸王之道的原因。(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具体措施。(4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大夫”和“文学”两派对商鞅变法有何不同评价?(2分)

(4)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改革?(2分)

 

查看答案

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管理等制度的革薪,其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不断创造新的知识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社会财富源源不断的涌现,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数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光荣革命至19世纪中期的具体事例说明英国是怎样进行政治制度创新的?(3分)

材料二 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二款: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

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

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摘自《1787年宪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分析1787年美国宪法的进步之处。(4分)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1787年美国宪法相比是机械模仿还是超越?说明你的理由。(3分)

材料四  1945年,在延安窑洞里,毛泽东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有过一次有历史意义的谈话。黄炎培说:中国历史有一个从兴旺到灭亡的周期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在历史上,周期律是跳不出的,希望中共能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欣然答道: “我们已经找到一条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话”。2012年1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走访各民主党派时,称“窑洞对话”对中国共产党仍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

——摘自凤凰博报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建设层面概括建国初期中共是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的?(3分)习近平重提“窑洞对话”说明了什么?(2分)

 

查看答案

自近代以来,世界各地城市人口日益增加,这既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60—1851年英国城市规模发展简表

年代

5~10万人

10万人以上

1760年

1个

0个

1851年

10个

7个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离开农村和农业的人口统计

年份

1751~

1780

1781~

1790

1801~

1810

1811~

1820

1821~

1830

1851年城乡

人口比例

人口数

75000

78000

138000

214000

267000

52:48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经济发展中的什么趋势?(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2分)

材料二 中国近代城市化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下产生的,又是在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结构中展开的。虽然城市化浪潮由沿海通商口岸向着周边区域扩散,但沿海城市与内陆省份城市在近代化进程中产生了很大的差异,沿海和沿江城市迅速扩张,而广大农村与内陆地区处在工业化进程之外,这种工业化格局使得中国城市化进程缺乏后劲,也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重要原因。

一一李明伟《清末民初中国城市化趋向述评》

(2)依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兴起的原因与英国相比有何不同?(1分)并据材料概括制约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经济因素。(2分)

材料三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电报局、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上海乡土志》

(3)依据材料三概括城市化进程对近代上海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3分)

材料四 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极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河流污染,这些对英国社会造成持久而深远的危害.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爱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以外,还与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态度以及“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有关。

——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4)依据捌料四分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2分)对当今中国的城市发展有何启示?(1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