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初,一位在华的欧洲人说:“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亦不下敷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贯也。”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大西近海一国”指的是西班牙 ②“大西近海一国”指的是葡萄牙
③这种现象在当时欧洲引发了价格革命 ④这种现象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清初《扬州竹枝词》中写道:“乡音歙语兼秦语,不问人名但问旗。半是新城半旧城,旧城寥落少人行。移来埂子中间住,北贾南商近识名。”材料中反映的经济现象有
①商业繁荣 ②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④农村集市出现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 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演变。这种变化表明
A.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得到了普遍支持
B.主权国家或国家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C.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国际社会很大的遏制
D.国际政治经济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有同学把欧洲的17~18世纪、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放在一起寻找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你认为他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应该包括
①政治清明的表现 ②阶级结构变化 ③新旧思想观念冲突 ④制度创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布尔什维克》是1927年10月创刊(1932年7月停刊)的,由瞿秋白在国统区主编的第一份秘密机关报。它宣传的内容可能有
①抨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屠杀人民的罪行 ②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的理论 ④公布共产国际的重要决议与指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