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以致国民生活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以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而民族之而民族之命运,亦因之岌岌危殆,不能生存于二十世纪之今日。

(一)振兴农业 增加农业生产,凡制肥、选种、改良农作方法、活泼农业金融、流畅农产运销,悉以合作社为基础,指导并改进之,以达到粮食自给自足为初步目标。

(四)提倡征工 赞助政府实施征工制度,鼓励民众参加义务劳动。尤以开发交通道路,修治水利,培植森林,开辟垦地为征工之基本工作。

(五)促进工业 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一方面设立劳资调节机关。遇有劳资纠纷,经以公平调处。并须赋予机关以最后强制执行之权,借以保障企业之且安全与劳动工作。

(八)调整金融 鼓励民间之储蓄,活泼资金之融通,由政府执行健全货币政策与汇兑政策,而人民衷诚拥护之。

——蒋介石《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1935年)

材料二 据刘大钧《国民所得》一书估计:中国国民生产值,1934年为213亿元,1935年为237亿元,而1936年为259亿元,明显超过前两年。农业方面,1936年,中国的农业,除了川、豫、粤三省受灾外,全国均获丰收,据中国银行估计,1936年重要的各省农业收成的总价值达法币56亿元,较1933年至1935年的平均产值高出17亿元,即几乎增加了45%。工业方面,1936年,工业品总产值为1227400万元,比1935年的1104100万元,增加了11.1%。商业方面,1936年同1935年相比,国内贸易总副润增加了6.4%,实际增长额1.6亿元。

一一商编自李家智《1935年币制改革对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

(1)分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时代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与罗斯福新政二者政策的相似之  处。(10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影响。(9分)

 

(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南京国民政府基本实现了全国统一。(6分) (2)相似:以工代赈、大力兴办公共工程;政府加强对工业的指导,调整劳资关系;国家干预经济。(10分) (3)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9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注意材料一出处蒋介石《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1935年),尤其时间“1935年”,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可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展开回答。 (2)注意材料一信息“(四)提倡征工 赞助政府实施征工制度,鼓励民众参加义务劳动。尤以开发交通道路,修治水利,培植森林,开辟垦地为征工之基本工作。(五)促进工业 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一方面设立劳资调节机关。遇有劳资纠纷,经以公平调处。并须赋予机关以最后强制执行之权,借以保障企业之且安全与劳动工作。”,再与罗斯福新政进行比较。 (3)注意材料二信息“中国国民生产值,1934年为213亿元,1935年为237亿元,而1936年为259亿元,明显超过前两年。”以及材料出处《1935年币制改革对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 进行分析。 考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56年,西门子使用蓄热室为平炉的构造奠定了基础。1864年,马丁利用有蓄热室的火焰炉,用废钢、生铁成功地炼出了钢液,从此发展了平炉炼钢法,被称为西门子—马丁炉。在1930—1960年三十年间,世界每年钢的总产量近80%是平炉钢。由此可知

A.平炉炼钢法是近代炼钢法的开端

B.技术创新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C.炼钢技术发明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D.钢产量在工业革命后迅速提高

 

查看答案

有统计显示:在英国1700—1790年间,有400多万英亩荒地被开垦成农田;1700年,一个农民大约可以养活1.7个人,到1800年可以养活2.5个人,农业生产率在100年间提高了47%……1600—1800年间,英格兰人均农业工人产量增加73%。这说明当时英国

A.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B.工业产值逐步超过农业产值

C.工业革命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D.农业科技创新使农业生产率提高

 

查看答案

这是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一个案例: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这说明

A.罗马法无法有效的解决财产纠纷问题

B.罗马法的缺陷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

C.罗马法不利于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D.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

 

查看答案

1956年1月25日,最高国务会议通过的《1956到195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第27条为:“除四害。从1956年开始,分别在5年、7年或者12年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一自此,麻雀成为“法定”被消灭的对象。1958年4月24日《人民日报》用“动人的奇迹”来形容这场“麻雀战”。有学者统计,截至1958年11月上旬,全国各地共捕杀麻雀约19.6亿只。这场“麻雀战”是

A.科学的决策,丰硕的成果                B.中共八大理论的正确实践

C.提高农业粮食产量的必要手段             D.党内左倾错误在经济领域的反映

 

查看答案

孙中山提出的五权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加上考试权、监督权,实行五权分立。可见,在孙中山看来,西方三权分立的主要弊端在于

A.官员产生方式                         B.权力划分不细

C.民主具有虚伪性                        D.不符合中国国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