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自临御以来,十有三年矣,中间图任大臣,期于辅弼,以臻至治。故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都督府以统天下之兵政,御史台以振朝廷之纪纲。岂意奸臣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操不轨之心,肆奸期之蔽,嘉言结于众舌,朋比逞于群邪,蠹害政治,谋危社稷……朕欲……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由此可知,这位皇帝准备
A.分化相权,强化皇权 B.设内阁,置六部
C.效仿唐代三省六部制 D.废除丞相制度
《资治通鉴》记载了唐代宰相刘祎之的名言:“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天子之命)”。这体现了唐代
A.政治制度的民主进步性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
C.统治中枢的分权制衡性 D.皇权独尊地位有所削弱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人说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由此可见,其与察举制相比
A.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选官的范围 B.有利于提高儒生的地位
C.为庶族地主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D.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
《十二铜表法》规定:“凡依‘现金借贷’的方式缔结契约的,其所用的语言即为当事人的法律……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由此可见,上述规定
A.保留了一些习惯法的残余 B.充分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C.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债务人的利益 D.对贵族滥用权力有所限制
在古希腊雅典,公民个人虽然可以在民众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这表明
A.公民大会只注重公民形式上的民主 B.雅典人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
C.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 D.雅典公民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著名学者陈国刚在《民主的审判》一文中说:“有人说,苏格拉底死于民主的暴政。……但在解读苏格拉底之死这一事件时,我却宁愿断言,苏格拉底之死不是民主之过,至少不是民主一己之过,苏格拉底死于雅典的司法,死于披着民主外衣的雅典司法。”作者认为杀死苏格拉底的真正“凶手”是
A.直接民主政治制度 B.公民多数人的暴政
C.决策失误的公民大会 D.不公正的司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