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清华大学教授、爱国民主人士朱自清曾经说道:“胜利来的时候,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材料所说的“小康时代”是指
A.和平、民主时代 B.抗日战争胜利的时代 C.社会主义时代 D.工业化到来的时代
民国二十六年2月21日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中规定:“一国之军队,必须统一编制,统一号令,方能收指臂之效,断无一国家可许主义绝不相容之军队同时并存者,故须彻底取消其所谓“红军”,以及其他假借名目之武力。”与该决议颁布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红军长征,战略转移 B.国共决裂,反蒋抗日
C.国共对峙局面基本结束 D.国共对峙,内战爆发
俄罗斯著名思想家别尔加耶夫说:“在俄国,要求法制的自由主义资产阶级的革命是一种空想……在俄国,革命只能是社会主义的。自由主义运动与国家杜马和立宪党联系在一起。但是,它在人民群众中没有基础,并且没有能鼓舞人的思想,按照俄罗斯人的精神气质,革命只能是极权主义的。俄罗斯人是极端主义者,也恰恰是那种使人觉得像乌托邦的东西在俄罗斯则最现实。”别尔加耶夫旨在说明
A.社会主义是极权主义,是乌托邦式的幻想
B.社会主义革命符合俄罗斯历史和文化的传统
C.社会主义思想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精神象征
D.自由主义资产阶级革命在俄国没有任何社会基础
1912年2月12日颁布的《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
A.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
C.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D.为中华民国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法国自革命以来,国内纠纷已十余载。人民厌乱之心早已昭著。一旦有人焉战胜强郐于国外,恢复秩序于国中,郅治之隆指日可待,其加惠国民为何如耶!法国人生息于专制政体之下者已非一日,则其爱戴波那帕脱(拿破仑)也岂非所必至者邢?
材料二 拿破仑本人精通数学和天文学,同时还十分热爱文学与宗教,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十分大。在拿破仑的远征军中,除了2,000门大炮外,还带了175名各种学问的学者以及成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在远征中拿破仑曾下达过一条著名的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在远征埃及时,除发现罗塞塔石碑外,法军探险队深入金字塔内,拿出泥板楔形文字研究,开启日后考古学对埃及古文明研究起源,文化意义贡献重大。
拿破仑既征服西班牙,遂下令废止所有旧日之遗制,许人民以职业上之自由。裁撤异端并没收其财产。封禁全国之寺院,留存者仅三分之一而已。禁止人民不得再有入寺修道之举。废止国内各省之税界,移税关于边境之上。凡此种种颇足以表明拿破仑以武力传播革命原理之功绩。
(1)概括指出材料一对拿破仑所持的观点及分析历史问题的角度。(5分)
(2)结合材料二评价拿破仑对外征服行为。(10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慕尼黑协定》主要内容有: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德军于1938年10月1日-10日分阶段完成对上述地区及其他日耳曼人占居民多数地区的占领,这些地区存在的任何设备必须完好地交给德国。
孙红旗在《苏联与绥靖政策》中指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慕尼黑协定》并无本质区别,都是欧洲大战前夕绥靖政策的典型表现,或者说苏德条约是继英法之后苏联掀起的又一个绥靖高潮。
材料二 王芝在《条约有利于世界人民》中论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外交利用帝国主义营垒的矛盾,取得有利的国际环境的一大胜利。俄罗斯领导人普京在波兰《选举报》发表文章,谴责了1939年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承认莫斯科与希特勒的交易“不道德”,但表示苏联“当时别无选择”。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回答《慕尼黑协定》签署的目的;分析苏联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