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不断演变,地方官员称呼也时有调整。如下图为秦朝疆域图,图中的“琅邪郡”管辖地在西周时期的地方长官可能是
A.周王 B.郡守 C.县令 D.诸侯
下表为1854年美国国会议案表决情况,该表主要反映了
党派 |
非赢利志愿协会公司(10项) |
公立学校(15项) |
社会改革(监狱改革收容所改革等) |
反对蓄奴制 |
商业公司(49项) |
|||||
共和党 |
71% |
68% |
66% |
82% |
77% |
|||||
民主党 |
37% |
47% |
41% |
10% |
39% |
A.两党分歧日趋扩大 B.两党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
C.共和党是国会多数党 D.两党对峙的格局尚未形成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在一个国家里,总是有一些人以出身、财富或荣誉著称。不过,如果他们和平民混杂在一起,并且和其他的人一样只有一个投票权,公共的自由将成为对他们的奴役,而且他们不会有保卫这种自由的任何兴趣,因为大多数的决议将会是和他们作对的。”英国君主立宪政体体现了上述思想的是
A.国王处于“虚君”地位 B.议会下院多数党控制政权
C.议会分设上院和下院 D.形成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
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表明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A.中央集权的财政管理体制遭到破坏 B.地方自治加剧了清朝统治危机
C.地方政府获得了完全的财政自主权 D.社会动荡引发了地方割据出现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以夷制华’。”近代中国由“以夷制夷”向“以夷制华”的转变,反映了
A.民族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B.清政府逐步成为西方侵华的工具
C.列强侵华策略的重大改变 D.中国外交自主性逐渐丧失
“义和团对洋教和外国的侵略者充满争议的怒火与仇恨,对洋人洋事物则持偏狭的盲目排斥态度,从而形成拼死抵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性与笼统排外的落后性交织在一起的特殊现象。”据此判断,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
A.都具有革命性和落后性的双重特点 B.斗争的首要目标都是反对列强侵略
C.都对外洋事物持盲目排斥的态度 D.都曾采取“扶清灭洋”的斗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