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小李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 )
①均田制 ②三长制 ③整顿吏治 ④改穿汉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战国策? 秦策一》中:“(公元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鞅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说惠王”之“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左传》记载,襄公4年(前569年),“土可贾(买)焉”,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土地可以买卖 B.土地禁止买卖 C.土地私有出现 D.农业水平提高
世人对战国时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采取了( )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说文解字》中提到“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由此可见,撰史者应该( )
A.客观记载历史事实 B.公正评价历史事物
C.全面记载历史发展 D.辩证看待历史现实
新中国成立后,“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成普通侨民看待,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这体现了我国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B.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
C.力争打破西方资本主义封锁的外交姿态
D.“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