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欧阳修

材料二: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

年代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3分)

(2)材料二中三朝收支情况有何变化(2分)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对上述社会问题北宋进行了哪两次改革?改革的结果怎样?(5分)

 

(1)北宋中期,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极贫局面的形成;军队的指挥效率和战斗力降低,形成积弱的局面;革新除弊逐渐成为朝野的共识。(3分) (2)三朝的财政收入逐渐减少,支出呈增加的趋势,到英宗时期,财政入不敷出 (2分) 。 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都给北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4分)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2分)。结果:庆历新政由于官僚贵族的反对而失败。王安石变法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节省了军费,宋军的战斗力有了提高;但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宋神宗死后,新法被废除.(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欧阳修的言论可以看出当时已经是财政危机,积贫积弱,军力衰弱。这种局面已经被有识之士普遍认可。(2)从表格的数据可以分析的出,三朝的财政收入越来越少,但是支出不断地增加,中央财政越来越困难。针对上述社会问题,分别进行了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 考点: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及王安石变法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

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的文化现象。(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指出明清小说产生的因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的趋势并谈谈你的认识。(2分)

 

查看答案

西方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的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因为它若可因别的称义,就不必需要道,这样,也不必需要信了。

——马丁?路德《论基督教的自由》

材料三 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无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并指出其产生的历史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在灵魂得救途径问题上的观点并说明此观点在当时的积极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2分)

 

查看答案

古往今来,社会经济处于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并由此引发政治领域的相应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丝麻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谙熟合同、

利息、合股公司、营销点、特许经销权、仓储和佣金。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三  1872年,侨商陈启源从英国购买机器设备在广东南海创建了继昌隆缫丝厂。该厂“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经济发展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主要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出现的近代经济因素。(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因素没有使中国步入近代社会的原因。(2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近代中国经济出现的新变化和由此引发的政治变革。(4分)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创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材料: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两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 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在新旧嬗递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材料四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二)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三)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五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2分)

(3)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原因。(2分)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民主政治作出的努力。(4分)

 

查看答案

1964年1月,毛泽东与外国友人爱泼斯坦谈论国际形势时说:“帝国主义是实用主义,……现在他们看不起我们,因为我们只有手榴弹,没有原子弹。”这说明

A.只要有了原子弹,就能与帝国主义平起平坐

B.中国此时才开始意识到研制原子弹的重要性

C.国防现代化的程度影响国家的国际地位

D.毛泽东此时对国际形势作出了错误估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