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谶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表明董仲舒( )
①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②主张实施“大一统”思想
③要求君主施行仁政 ④认为君主的地位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这段话认为( )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反应了先秦时期( )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C.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19世纪中期,推动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主要动力是
A.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B.跨国公司的出现
C.工业革命的扩展 D.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B.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C.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D.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
C.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