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出了一条新的美学原则:对照,他认为:“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关。”他将这一原则贯穿到其作品中,他及其作品是( )
A.维克多·雨果《巴黎圣母院》 B.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C.查尔斯·锹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D.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
A.“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 B.“光是画中的主角”
C.“如实地表现我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和思想面貌” D.“我不爱理性的绘画”
1958年3月13日的《光明日报》上有这样一段文字:“资产阶级的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已经完全破产。它对我们只有一个用处,就是当作毒草来研究,以便使我们有个反面的教员,使我们学会认识毒草,并把毒草锄掉变为肥料。”这反映出( )
A.“双百”方针受到干扰和损害 B.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强化阶级斗争
C.“右倾”错误影响到科学文化发展 D.批判“毒草”是当时政治发展的需要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 )
A.改革社会风尚 B.吸收世界文明 C.发展近代交通 D.主张机器生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之前,没有人曾认真地考虑过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方面进行一场根本革命,没有人提出过农民大众可以转变成有文化、有财产、政治上积极的公民这样的见解。”材料中的“ ”应为( )
A.康有为 B.孙中山 C.毛泽东 D.邓小平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