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习近平在访美演讲中说道“我们会永远缅怀当年以非凡战略眼光和卓越政治智慧打开中美友好合作大门的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当年中美友好合作大门打开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铺平了道路 B.打破了中美的外交僵局
C.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D.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某同学构思撰写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为主题的小论文,下列拟定的标题没有史实错误的是
A.《共同纲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一国两制”: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保证 D.和平统一:《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历史上,许多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面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农民连绵不断的起义迫使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但改革后,这些问题依然十分突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农民)绝没有满足于《解放法令》中得条款,他们觉得这些条款把太大的一部分土地留给了贵族。在以后数十年中,随着农民人口的迅速增加,他们对土地的渴望也相应增长,并变得越来越不满足。……农民不但要为他们在1961年时得到的土地交纳赎地费,而且还要交纳各种地方税。此外,他们还要负担俄国工业化的大部分费用,因为很高的保护关税使他们购买的制成品费用上升。
改革后俄国工人数量变化表
时间(年) |
1865 |
1890 |
1898 |
数量(人) |
381000 |
1620000 |
3000000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俄国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重工业中煤、铁的产量增加非常迅速。……20世纪初,俄国石油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在1860—1900年间,俄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了6倍。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农村中依然保留了“治安官”,他们是从贵族中推选出来的,按照习惯方式断案。如果他们判决错了,农民也没有地方上诉。刑法虽然废除了极为残酷的肉刑,但拷打农民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
1905年,沙皇政府认为,最严重的危机……是遍及全国的农民暴动。……他们的口号是:“给我们土地,土地应该属于我们,因为我们是土地的耕种者。”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俄国的农民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3分)
(2)据材料二概括俄国改革后到20世纪初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有哪些?(4分)
(3)根据材料一、三分析,为什么俄国经济长足进步,到1905年却又出现农民暴动遍及全国的局面?从中得到什么启示?(5分)
材料一 “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可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畜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淮南子·要略》
材料二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仗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
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
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
平。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从哪几个方面阐述商鞅变法的条件。(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4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3分)
现代化——曾经的困惑与现实的挑战
20世纪,现代化大潮席卷全球,人类文明走向辉煌。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现代化不仅家喻户晓,而且成为奋斗目标。然而,关于什么是现代化,迄今没有统一的定义。
在20世纪30年代,“现代化”一词开始出现在我国报刊上。现代化一词的英文翻译是modernization。 英语单词 modernization 产生于18世纪,是从英语单词modernize和 modern衍生出来的。根据韦氏辞典,英语单词modern是形容词,产生于16世纪,有两层含义:(l)表示性质:现代的,新近的,时髦的;(2)表示时间:现代的,指从大约公元1500年到当前这段历史时间。
可见,现代化的内涵很丰富,不仅包括大约公元1500年以来出现的新特点,还包括将来发生的新变化;现代化既可以表达一个历史过程(发展过程〕,又可以表达一种最新特点(发展状态)。
请回答:
⑴英语单词modern产生于16世纪,请举出在此期间的modern现象(4分)
⑵到18世纪,又出现了以modern为词根的modernize,请从这一时期欧美地区各个领域新现象,说明单词modernize出现的社会存在依据。(4分)
⑶近代以来人类进行了三次工业技术的革命,在动力方面出现了重大的变革,二战以来人类在能源和动力方面的变革是什么?它将对人类文明带来怎样的影响?(2分)
材料一:吴宓在《孔子之价值及孔教之精义》中说:“孔子者,理想中最高之人物也。其道德智慧,卓绝千古。无人能及之,故称为圣人。”
材料二:张岱年等在《中国文化概论》一书说: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伸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封建大一统宗法社会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材料四:吴宓在《孔子之价值及孔教之精义》中说:“自新潮澎湃,孔子乃为人攻击之目标。学者以专打孔家店为号召,侮之曰孔老二……盲从之少年,习焉不察,遂共以孔子为迂腐陈旧之偶像,礼教流毒之罪人,以谩孔为当然,视尊圣如狂病。而近一年中,若武汉湘中等地,摧毁孔庙,斩杀儒者,推倒礼教,打破羞耻,其行为之激烈暴历,凡令人疑其为反对文明社会,匪特反对孔子而已。”
(1)是否赞同材料一的结论?请阐述理由。依据所学回答得出材料一结论的依据。(3分)
(2)材料二作者称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的依据是什么?谈谈你个人的看法。(4分)
(3)材料三可否证明材料二中儒学“一手伸向未来”的属性?请概括说明。依据材料三说明儒学在明末清初的新发展,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6分)
(4)材料四所述历史现象能否证明材料二论证的正确性?请依据材料四加以说明。(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