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 )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B.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李超明同学在图书馆里的一本小说里看到了以下几个情景,据此可以判断这部小说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
①李莎尔娜穿着人造纤维的衣服去亲戚家拜访 ②丽尔克斯与杜克谈恋爱不用面对面地进行
③爱尔法兰在远洋轮船包厢里订了上海的旅馆 ④洛克尔家族开始投资石油工业,获利丰厚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
A.贸易通道的改变 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
1776 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 500 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由此材料我们知道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 )
A.农耕经济的落后 B.西方国家的侵略
C.人口压力的承重 D.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
①基本仍属小农经济 ②家庭手工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
①“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② “秋七月,初税田”
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 ④“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