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材料三】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李贽《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4分)

(2)材料二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何在?(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贽这一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2分)

(4)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1分)

 

(1)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大一统。(2 分)适应国家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2分)(2)主张:“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或写宣扬封建纲常、封建道德规范)。(2分)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1分)(3)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分)(4)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趋时更新。(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材料中“天子受命于天”“一统于天下”可以得出其主张,并据此得出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中“父……各有其所”可以分析其核心主张。 (3)材料三中提到“私”,根据这个词来分析李贽的主张,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原因。 (4)在前三题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考点:儒家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材料二】 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86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反杜林论》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的“恢复古代传统”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仅仅是恢复古代传统吗?试作说明。(2分)

(2)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出发点是什么?它带来了怎样的影响?(1分)

(3)据材料三,指出启蒙思想家高举的理论旗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构建“正义”“平等”的新社会,他们提出了哪些主要学说?(3分)

(4)综合以上材料,用关键词概括指出人文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4分)

 

查看答案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天人感应”理论。

 

查看答案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名句。上述语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是唐诗、宋词、楚辞。

 

查看答案

《神曲》是启蒙运动的先驱但丁的代表作。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