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中国近代史上,为抵抗列强侵略,捍卫民族尊严,中国军民谱写了一首首悲壮诗篇。阅读...

在中国近代史上,为抵抗列强侵略,捍卫民族尊严,中国军民谱写了一首首悲壮诗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诗描述了中日之间哪一年爆发的哪一战役?指挥“致远杀贼”的是哪位爱国将领?(3分)

材料二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邱逢甲《春愁》

(2)指出邱逢甲创作此诗的历史背景。(1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位与邱逢甲一起参加反割台斗争的爱国志士。(2分)

材料三 国军一部集中华北持久抵抗,特别注意确保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国军作战指导计划》(1937年)

(3)为实现材料三中“确保山西”“力保淞沪要地”的目的,国民政府分别组织了哪些重大战役?(2分)这些战役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如何?(2分)

材料四 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毛泽东《祭黄帝文》(1937年)

(4)材料四中的“民族阵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场“坚决抵抗”的战争在近代维护国家主权斗争中的地位和历史意义。(3分)

 

(1)1894年、黄海海战、邓世昌(各1分,共3分。) (2)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等地给日本(1分);徐骧、刘永福。(2分) (3)太原会战,淞沪会战。(2分)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2分)zxxk (4)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1分) 地位: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1分) 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东沟海战”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指的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是在1894年,当时的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2)从材料“去年今日割台湾”可知这是在《马关条约》签订的背景下做的这首诗。参加反割台斗争的爱国义士有刘永福和徐骧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意志。(3)为实现材料三中“确保山西”“力保淞沪要地”的目的,国民政府分别组织了太原会战和淞沪会战。这些大的会战虽然没有最终成功,但是极大地牵制了日军,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4)“民族阵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立,是在1937年9月成立的。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国抵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考点:近代以来的中日战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前总统威尔逊曾说:“它(美国联邦宪法)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美国人对宪法的修改均以“修正案”的形式附于1787年宪法之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  [1787年9月17日制宪会议制定]

第二款 ……众议员名额和直接税税额,在本联邦可包括的各州中,按照各自人口比例进行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自由人总数包括必须服一定年限劳役的人,但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

材料二 第十四条修正案  [1866年6月13日提出,1868年7月9日批准]

第二款 众议员名额,应按各州人口比例进行分配,此人口数包括一州的全部人口数,但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zxxk

——美国1787年宪法及修正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众议员是如何产生的?任期几年?(2分)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美国在“各州人口数”规定上发生的变化。(2分)

(3)综合以上材料,概述19世纪中期以前美国在民主范围方面的局限性。(2分)

 

查看答案

图所示是光绪十四年(1888年)的电报报文,通报了太和殿(太和门)失火的消息。下列有关此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开创了国人使用无线电报的先例

B.失火原因和英法联军侵华有关

C.中国的通信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

D.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得以加速

 

查看答案

牵引动力由畜力、人力向机械动力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下列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有 ①火车  ②人力车  ③自行车  ④电车

A.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1920年的《新妇女》登载了一篇文章,说:“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材料主要表明在婚姻问题上,作者

A.提倡婚姻自主      B.听从父母之命      C.遵从礼教风俗      D.推崇新式婚礼

 

查看答案

图是1949年京剧“四大名旦”的合照(左起:程砚秋、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从中得出的结论最准确的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中山装开始大行其道

B.建国初着装具有明显的政治特色

C.长袍马褂依然很流行

D.时人着装土洋并存、选择多样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