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2分)近代以来,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在不断变化,走向世界,复兴中华是几代中国人的...

(22分)近代以来,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在不断变化,走向世界,复兴中华是几代中国人的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君主的“世界观”。(4分)

材料二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人从“洋务”再到“时务”转变的原因。(4分)

材料三  “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

——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

(3)从材料三看,说明20世纪20年代初先进的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种转变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了怎样的影响?(5分)

材料四  过去60年,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是沿着一条螺旋轨迹不断向前迈进,由相对简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具体而言,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

——江涌《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60年剧变》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第三个阶段”中国政府在“和谐世界”理念指导下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人的“世界观”的转变轨迹。(3分)

 

(22分)(1)以“天朝上国”自居,视他国为臣属,把正常的中外交住视为对清朝的效忠(4分) (2)列强的侵略,对外战争和洋务运动失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和对西方的进一步认识,要求维新变法改革政治。(4分) (3)转变:从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转向学习俄国革命经验,开始走无产阶级革命道路。(3分) 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2分) (4)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道路,缩小与外部世界差距;加入APEC和WTO,融入全球化进程;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国际活动,倡导和谐世界理念;倡导成立上合组织,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6分,答出两点即得6分) (5)轨迹:从以世界中心自居到向西方学习再到以俄为师,到交流与发展; 由封闭走向开放到融入世界;由简单(片面)走向成熟;由被动转向主动; 中国从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到逐渐摆脱半殖民体系,争取民族独立,继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最终主动融入全球化的历史过程。(3分,答出一条轨迹即得3分。) 【解析】 试题分析:以前中国人自以为居天下之中,是谓“中国”。周边甚至更远的都是蛮夷。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让中国意识到已经落后于西方,所以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终于建立了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学习西方的管理经验,引进外资,发展本国经济。中国是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到逐渐摆脱半殖民体系,争取民族独立,继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最终主动融入全球化的历史过程。 考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思想解放的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沃勒斯坦在其《现代世界体系》中分析16世纪“欧洲世界经济体”时,提出了“中心国家”、“边缘地区”等概念术语。“中心国家”是指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有优势的国家,“边缘地区”的特征是本土国家很虚弱,包括从根本不存在的国家(指处于殖民地状态)到自立程度很低的国家(即指处于新殖民地状态)。

(1)依据材料一中的观点,指出19世纪中后期的“中心国家”中最强大的是哪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世界地位确立的原因。(7分)

材料二  1946年冬,西欧出现了百年未遇的严寒,燃料和粮食严重匮乏。欧洲有几十、上百亿美元的赤字,这对美国经济也构成了真正的威胁。欧洲如果不从美国得到美元就无力购买美货。同时,严重的经济状况又引起社会动乱,法、意、英等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法、意共产党威信空前提高。1948年4月至l 952年6月,4年时间,美国共拨款援欧131.5亿美元,接受这一法案的西欧国家,他们的经济计划应受美国监督,应撤销关税壁垒、降低关税税率等。

——编自段炳麟《世界当代史》

(2)材料二反映了二战后美国与西欧之间的什么关系?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关系的原因。(8分)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2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与西欧之间关系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4分)

 

查看答案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960—1280年间,中国人均收入提高了l/3,而人口几乎增加了1倍。到了13世纪,由于水稻种植的广泛发展,3/4的人口生活在长江以南.……1700—1840年间人口增加了3倍多,但人均收入并没有下降。

中国在之前的近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到了19世纪90年代,他的这个位置被美国所取代,中国GDP被美国超过的确切时间,是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1895年。

——摘编自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1)材料中所说的“公元960—1280年间”和“1700—1840年间”分别是指哪两个时期?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在之前的近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的原因。(8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到了19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何以能超越中国”?(8分)

 

查看答案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地理大发现时代以前,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间曾有过一些时断时续的交往。但这两个文明的直接碰撞,还有待于欧洲获得足够的力量能有力而持续地到达中国。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请用史实举例说明材料一中两个文明之间“时断时续的交往”。“欧洲获得足够的力量"与哪个重大历史事件有关?(5分)

材料二  40年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物,在民族战争失败后提出“            ”的命题。在这个命题里,反抗西方的侵略与学习西方先进事物是统一的。这种统一,以其所包含的时代内容而代表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方向。中国社会经历了从中世纪到近代社会的艰难变革。40年代、60年代、90年代因之前后相接,成为新陈代谢的三个历史环节。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命题”是指什么?“60年代、90年代的新陈代谢”分别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6分)

材料三  20世纪上半期的震荡是世界现代化进入新阶段后转型期的震荡,是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没有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引起社会矛盾激化所造成的。社会动荡、战争和危机暴露出了症结所在,为二战后的改革和调整指明了方向。与20世纪上半期的震荡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化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凯恩斯主义普遍被发达国家接受……

——摘编自《历史学习精要》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现代化进入稳定发展时期的诸多有利因素。(8分)

 

查看答案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里说:“世界经济如不曾大崩溃,希特勒肯定不会出现。十之八九,也决不会有罗斯福这号人物。’’思格斯在《神圣家族》中说:“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的"。这两则观点都

A.反对脱离经济背景讨论政治B.认为经济危机催生独裁政治

C.认同历史人物影响历史进程D.认可社会环境影响历史人物

 

查看答案

“艺术家、画家、雕塑家以及诗人、音乐家、剧作家、小说家,他们都在拒绝旧习惯,传达他们对世界的想象,而非容易被理解的客观真实。”这种强调主观感受的潮流被称为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印象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