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西方不少国家出现了 “妇女回到家庭去” “妇女的天职在教养子女” 等口号。这主要是由于
A.西方国家重视教育
B.经济危机增大就业压力
C.西方国家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
D.科技发展提高了生产力
“撇开了以氏族和胞族为基础的四个旧部落,代替它们的是一种全新的组织,这种组织 是以曾经用诺克拉里试验过的只依居住地区来划分公民的办法为基础的。”材料描述的 现象发生在
A. 梭伦改革时期 B.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C. 伯利克里执政时期 D.查士丁尼在位时期
据统计,自1961年1月到1963年6月,全国职工减少了1887万人,城镇人口减少了 2600万人,吃商品粮人数减少了2800万人。这一时期国家精简城镇人口的主要目的是
A.应对严重的经济困难 B.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贯彻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精神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思想理论界出现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和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论战围绕“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历史上是否经过奴隶制社会、 中国封建社会的性质及特征等问题进行。这一论战表明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C.“双百”方针得到贯彻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1906年2月,清政府拟定了一项决议:凡派去日本留学的,只限于那些擅长中文并精 通儒家经典的学生。对该决议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失败,积极学习日本先进的政治制度
B.尊孔复古思想盛行,加强儒家思想在日本的宣传
C.“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限制留日学生人数
D.针对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的活动,加强对留日学生的控制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 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A.经世致用 B. “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 “兼容并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