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6分)西方中产阶级的生活状况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侧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26分)西方中产阶级的生活状况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侧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描绘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场景:一位女子穿着由东方丝绸制成的衣服,左手优雅地抓着一只银水罐,右手打开富丽的大空格玻璃窗,桌上铺着来自印度的织锦台布,台布上得珠宝盒敞开着,墙上挂着比皮革制成的世界地图……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18世纪末至19世纪后期英国中产阶级生活状况有几个典型特征:圣经衰弱(心理病症)快速增加,主要原因很简单——现代文明;将写信、写日记、传记、自传、画肖像画视为天经地义的个性表达方式;把追求隐私作为孜孜以求的一个家庭生活目标。。

——摘自彼得·盏伊《中产阶级文化的形成》

材料三:二战后,一个主要由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公职员、销售人员构成的新的职业群体迅速崛起,西方学者将这个群体称为新中产阶级。新中产阶级崇尚闲暇,厌恶竞争,奉行消费主义。

(1)材料一名画中所描绘的场景反映出哪些历史信息?(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分析现代文明给中产阶级造成精神压力的原因。思考这一时期英国中产阶级能够追求个性、注重隐私的有利条件有哪些?(10分)

(3)阐述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与新中产阶级崛起的关系。结合新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0分)

 

(1)信息: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加强;世界市场拓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海上马车夫”荷兰通过海外贸易,经济迅速发展。(6分) (2)原因:现代文明主要指工业文明。随着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以及追求财富的欲望,使中产阶级的压力日益加重。(4分) 条件:政治上,民主法治不断完善,个人隐私权可从法律上得到保护;经济上,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中产阶级的财富不断增长,生活无忧;思想上,自由主义思想兴起,追求个人幸福成为普遍的价值观。(如答文学艺术、教育科技方面的条件,也可酌情给分。6分) (3)关系:二战后,西方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实行国有化政策,“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等因素都导致企业管理队伍的扩大和公职人员的激增,从而推动新中产阶级的崛起;而福利国家政策的推行,也进一步提升了中产阶级的经济能力。(6分) 影响:消费主义价值观一定程度上刺激社会需求,促进生产发展;但过度的消费与闲暇,又削弱了这一群体创造财富的动力。(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注意图片上的时间,应是17世纪时期,作品又出自荷兰画家。再联系材料信息“由东方丝绸制成的衣服”“来自印度的织锦台布”“比皮革制成的世界地图”,因此可从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加强;世界市场拓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荷兰海外贸易发达等方面分析。 (2)结合时代背景,18世纪末至19世纪后期正值工业革命时期。因此现代文明主要指工业文明。随着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压力加大。再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分析这一时期英国中产阶级能够追求个性、注重隐私的有利条件 (3)第一小问注意从根据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进行分析,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政策的推行以及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发展等;第二小问注意一分为二的分析,消费主义价值观一定程度上刺激社会需求,促进生产发展,但是过度崇尚闲暇,厌恶竞争,又削弱了这一群体创造财富的动力。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6分)公共舆论的发展状况,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进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必使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太学祭酒,推择当世大儒,……每朔日,天子临幸太学,宰相、六卿、谏议皆从之。祭酒南面讲学,天子亦就弟子之列。政有缺失,祭酒直言无讳。”……“学官讲学,郡县官就弟子列,北面再拜。师弟子各以疑义相质难。……郡县官政事缺失,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

——摘自黄宗羲《学校》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大公报》秉承“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原则,由胡适、傅斯年、蒋廷黻等知识分子担任只要撰稿人,发表了系列时政评论文章,对当时的政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大促进了现代中国公共舆论的发展。

——摘自李佳《<大公报>“兴起论文”(1934—1937)中的意见领袖研究》

材料三:文革中的“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是当时公共舆论的表达形式。“四大”的目的,一开始是“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后来是“打击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大字报的内容,大多是检举揭发,攻击谩骂,没有事实依据。1980年邓小平指出:“应该让群众有充分的权力和机会,表达他们对领导的负责的批评和积极的建议,但是‘大鸣大放’这些做法显然不适宜达到这个目的。”

——摘自《“大鸣大放大字报”是大民主吗?》

(l)材料一中黄宗羲主张学校应在国家政务中发挥什么作用?分析其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8分)

(2)材料二中的“四不”原则体现了怎样的舆论精神?你认为当时的知识精英们可能会围绕哪些主题展开评论?请用史实加以说明。(至少列举两类主题)(10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文革时期“四大”这种舆论形式产生的根源。(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引导公共舆论健康良性地发展。(4分)

 

查看答案

1969年7月21日,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当时全世界有6亿多民众能够同时见证宇航员留在月球上的脚印,他们是

A.通过广播收听报道     B.在电影院观看纪录片

C.通过电视观看直播     D.通过互联网浏览新闻

 

查看答案

下表所列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全球化发展的两种观点,能分别支持这两种观点的典型史实是

类别

极端全球主义者

怀疑论者

观点

全球化是人类活动框架的重组,是民族国家的终结。

全球化加剧了不同文明的冲突,民族及宗教纠纷,领土争端仍然存在。

A.联合国的建立 / 美苏“冷战  

B.欧盟的成立和发展 / “9·11”事件

C.跨国集团的出现 /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中国加入WTO /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查看答案

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谈到了争取持久和平的三项原则:建立伙伴关系;继续保持军事实力;同共产党国家谈判分歧。依照这些原则,美国

A.实施了“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    B.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C.和苏联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D.同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查看答案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中,亚历山大二世认为“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他都做到了”。因此在改革后,俄国地主有权

A.自由买卖领地内的农民   B.保留原有土地的所有权

C.没收农民的私有财产     D.对领地上农民进行司法审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