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其中“三分钟慷慨派”对后来的那场“现代化”运动的主要贡献是
A.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 把思想宣传转化成了爱国实践
C.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重要作用
粱启超在评价清代学术时说:“(清代学术)实取前此二千余年之学术,倒卷而缫演之。如剥春笋,愈剥而愈近里”。从这观点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清代创立了许多新的思想
B. 清代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哲学学派
C. 清代学者对丰富的中华文化遗产重新作了评估和整理
D. 清代学术是对传统文化的颠覆性创新
中央电视台在《探索·发现》栏目中曾播出“徽商之儒商”节目。节目中说“徽商一个鲜明的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由此可以推断,徽商的“贾儒结合”实质是
A. 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B. 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
C. 旧式商贾与封建权势的结合
D. 传统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有许多关于农业的叙述。《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这些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的共性是
A. 根据时节来安排农业生产 B. 注重因地制宜
C. 尊重自然规律 D. 精耕细作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行当都有其独有的表演特色和艺术魅力。根据图中人物化妆的特点,可以判定这一角色行当是
A. 生 B. 旦 C. 净 D. 丑
材料一 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本质上是一场发生在欧洲的战争,但是它在许多难以预料的方面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早在1915年,"以工代兵"计划就已经在酝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大量华工在欧洲与协约国并肩战斗。……在此意义上,正是这些目不识丁的农民成为中国致力于创建新的国家认同的前驱。他们的血汗、牺牲和生命为中国外交官在巴黎和会上争取国际承认、为中国登上世界舞台和实现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凭借。 中国最终正式参战时,自然怀有许多参战目标:短期目标是获得协约国的财政援助、收复山东主权以及德奥利益范围;长期目标就是中国要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尽管参战所得没有完全达到中国领导人最初的参战期望,但是中国至少能够出席战后和平会议,从而使中国的命运引起世界的关注,并且在战后和平会议上参与世界新秩序的创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1919年的中国与1914年的中国有着天壤之别,其不同之处体现在社会、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和国际化》
材料二 以下为有关中国参战"以工代兵"的相关资料
1918年《晨报》的一篇文章所言,“大战即终,十九世纪文明告一段落,而二十世纪文明方从兹发展。换言之,即世界由旧时代而移入新时代。”“故我国民果欲为适应时势之国民,第一须求得有方针之教育,第二须其方针无背于世界之新潮,否则惟有自归淘汰而已。此则吾人所应大觉悟者也”。
1917年8月,中国正式向德奥宣战。中国甫一宣战,即宣布中国同德奥两国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随之废除,并收复德奥在中国的租界,终止支付德奥庚子赔款。更重要的是,德奥在中国的治外法权也被中国一概取消。
蔡元培写道,“中国有幸吸收欧洲文明。在欧华人就是中国学习西方文明的前驱。”
1919年1月,李石曾和吴稚晖成立了留法勤工俭学会,该会帮助了许多中国未来的领导人到欧洲勤工俭学.
李大钊宣称,“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一战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是劳工主义的胜利” 根据李永昌先生的研究,一战后风靡国人的两大口号“公理战胜强权”和“劳工神圣”实乃源于中国参战及派出华工。
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一战“以工代兵”的华工对近代中国的积极影响(12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评述中国参加一战的影响.(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