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钓鱼岛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在下列文件中最早规定钓鱼岛必须归还中国的是
A. 《开罗宣言》 B. 《波茨坦公告》
C. 《联合国家宣言》 D. 《雅尔塔协定》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说:“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尤其是因为当时种种经济困难正使西方陷于困境”。其中“独特实验”指的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D. 赫鲁晓夫改革
从英国历史的发展轨迹看,1832年改革法第一次对英国议会选举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标志着从贵旅寡头制度向西方民主制度的转变,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国家扼守渐进和非暴力的道路。但1832年10月25日的《贫民卫报》则指出:“提出改革法案的人,不是想推翻,甚至也不是为了改造贵族制度,而是为了从中等阶级那儿获得一支准贵族增援军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英国的议会制度是高度民主制度
B. 英国议会始终被少数大贵族控制
C. 英国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都获得选举权
D. 遏制民主的举措却促进了民主的发展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要履行这种义务,君主们极易陷于错误,要行之得当,恐不是人间智慧或知识所能做到的……”。它体现的是
A. 人民主权 B. 自由主义政策
C. 社会契约主张 D. 限制君主权力的原则
中国在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3年将原国务院体改办和国家经贸委部分职能并入,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一机构名称的变化反映出中国
A. 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 B. 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C. 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941年底,美国驻华代表表示:“现在,我们对国民政府对新四军所采取的行动表示了否定态度,这有碍于抵抗日本的进攻。……如果日本人在中国感到吃紧,他们就会节制自己向南方和北方扩张的野心”。这表明美国政府
A. 改变了其“扶蒋反共”的立场
B. 开始放弃以往的“中立”政策
C. 迫切需要改变太平洋战争中的不利地位
D. 认识到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