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之存在,民族之绵延,历史之持续,自当有随...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国家之存在,民族之绵延,历史之持续,自当有随时革新改进之处。但从没有半身腰斩,把以往一刀切断,而可获得新生的。我们要重新创建新历史、新文化,也决不能遽尔推翻一切原有的旧历史、旧传统,只盲目全部学习他人,便可重新创造自己。这并不是说西方民主制度有什么不好,但西方有西方的传统来历。即如英国和美国,他们的民主制度即已各有不同。中国有中国自己的国家、民族与历史传统,几千年来的国情民风,有些处.迥异于他邦。若中国人不能自己创制立法,中国今天将永远无望。我们若只知向外抄袭,不论是民主抑是极权,终究是一种行不通的一面倒主义!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钱穆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作者认为:创建新文化对传统文化要继承发展,吸收外来文化要立足国情。我认为这一观点是正确的。(3分)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延续性,留有许多宝贵遗产。如“汉承秦制”促成了西汉的强盛;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继承发展传统儒家而形成等。(3分) 中国国情与外国不同,立足国情是创建新文化的前提。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找到了“井冈山道路”; (3分)近代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照搬西方民主模式而导致革命失败;中共坚持俄国“城市中心论”使革命遭受损失;建国后照搬苏联模式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等。(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就本题而言,最后应该说明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问题。 考点:史学理论·史观(文明史观之文化传承与创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5分) 遏制“舌尖上的消费”!引领消费新风尚。每个时代的经济对当时消费文化观念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同一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思想也对消费文化观念的演变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历史变迁

年代

历史时代

消费实态和消费观念

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

古典时期

消费实态:反对奢侈消费,提倡节制和等级消费,轻日常生活消费,重公共消费,轻物资消费,重精神性娱乐消费。

消费观念:快乐幸福的理性节俭消费观为主流。

5世纪至15世纪

中世纪

消费实态:轻世俗消费,追求来世。

消费观念:非理性节俭为主流。

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

现代前期

消费实态:肯定消费地位,注重生活质量,进行有节制的消费。

消费观念:理性节俭为主流。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

现代时期

消费实态:大众消费主义兴起,追求物质享受,注重休闲娱乐,奢侈品进入普通家庭。

消费观念:非理性奢侈为主流。

(符号消费:指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外,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心情、美感、档次、情调和气氛,即对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内涵”的消费)

——据高海霞《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

材料二  (开埠通商后),近代上海的商人们讲求体面排场,追求奢侈豪华,为的是得到某种优胜者的快感,为的是向人们证实自己的社会价值。

——朱时英《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消费习俗变迁》

材料三  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由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

——潘海林《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文化的崛起》

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曾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

——韩毅《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历史反思》

从长期来看,如果(二战后形成的)这种高福利带来的高消费制度不加以变革,……各类危机也将持续出现。

——(2012年)周建民《欧债危机最新进展及未来走向》

请回答:

(1)指出“古典时期”西方消费观念的思想来源。(2分)

(2)从“中世纪”到“现代前期”,西方消费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3)简要分析“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形成的原因。(4分)

(4)材料二对研究近代中国消费观的变迁是否有历史价值?为什么?(6分)

(5)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7分)

 

查看答案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深情阐述“中国梦”。而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早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贵贱的社会差别。”以下四项哪些能反映第二种梦想 

①《天朝田亩制度》 ②三民主义 ③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 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此事将毛泽东造就成一个把思想和行动结合在一起的人……而且给他提供了一支钢铁般的队伍……毛泽东之于中国犹如摩西率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把一个由不同成分组成的群体加以锻造,使之变成一种对自己事业深信不疑的强有力的运动。”文中的“此事”是指 

A.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抗美援朝   

B.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C.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组建中国工农红军   

D.命令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查看答案

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书中,在描绘列宁在1917年4月,坐着一列封闭的列车转道芬兰回到彼得格勒时,他这样写道:“这趟风驰电掣的封闭列车犹如一发炮弹,乘坐在里面的人物犹如威力强大的弹药,这一炮摧毁了一个帝国,一个旧世界。”茨威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列宁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列宁领导的革命极大地震撼了世界资本主义统治的秩序

C.列宁当选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对资产阶级是沉重的打击

D.以列宁为代表的苏维埃政府宣布退出一战,协约国集团分崩离析

 

查看答案

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这段材料表明   

A.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      

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       

D.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