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9世纪中叶以后,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中、日...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9世纪中叶以后,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中、日两国表现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的紧凑既促进了民族团结,又促进了新价值观和新知识在全国的传播。它也使这个国家容易遭受和认识外国的压迫。佩里的舰队在能看得见首都江户的地方航行;几星期内,全日本便都知道了这一重大事件。相反,面积辽阔、人口稠密的中国内地诸省长期以来很难受到或不受西方的影响,反而充当传统观念和传统势力的储藏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中国人和日本人在习惯和感觉方式方面存在差别,这一差别无疑有这样的一个结果:在中国人不断后退,并很可能会继续后退到帝国彻底崩溃时,日本人即使不实际处于逐渐进步的状态之中,也处在从即将洒向他们的一片强光中得益的状态之中,处在利用那些中国人不屑一顾、而日本人在开始更加了解我们时多半不但能够采纳并急于采纳的进步和发明的状态之中。

——当时一位英国外交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面对西方挑战时中国和日本的应对态度和原因?(10分)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材料中的观点。(5分)

 

(1)态度:日本——学习和接受新文化、新思想,中国——固守传统观念和思想,排斥西方思想和文化(4分)原因:①地理位置的影响,日本:地理位置独特、面积小、人口少,有利于凝聚民族向心力,对外作出一致的回应,有助于他们迅速传播新思想: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内地传统观念和传统势力难以改变,不利于对外迅速作出一致的回应,不利于西方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②习惯和感觉方式方面的原因,日本:对外来事物有较强的适用性,善于吸收和采纳。中国:中国人对外来事物不屑一顾,思想保守。(6分) (2)材料的观点有一定道理,看到了造成中日差异的部分因素,但没有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传统、国际环境等角度全面解释中日差异的原因。(5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的紧凑...它也使这个国家容易遭受和认识外国的压迫...几星期内,全日本便都知道了这一重大事件。相反,面积辽阔、人口稠密的中国内地诸省长期以来很难受到或不受西方的影响,反而充当传统观念和传统势力的储藏地.”由此可以概括出两者的态度分别是:日本学习和接受新文化、新思想,中国固守传统观念和思想,排斥西方思想和文化。差异的原因从材料中可以概括出地理位置是否利于西方新思想的传播、习惯和感觉方式方面是否善于吸收和采纳、两个国家的传统思想是否容纳外来思想等因素。(2)材料一主要提供了中日发展结果不同原因的分析视角。该题的要求即对该视角进行评价或个性认识,结合老师平时教的分析角度,可以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传统、国际环境等角度全面解释中日差异的原因进行反对或赞同。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批评家说他往往是独裁者,是个革命家,是会彻底推翻美国现行制度的。有的人把罗斯福比作希特勒、墨索里尼、斯大林,右派的人说他是个社会主义者,是个共产党,而左派的人说他是投机家,是伪君子。……罗斯福总统配不上做个社会主义者,他不愿做个独裁家。罗斯福至多是一个改良主义者,新政不是一种社会主义,只是资本主义的续命剂。……他的新政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及挽救美国传统的私有制度及竞争制度。……他承认现行社会制度中的病点,然而他只是希望把病的部分割去。而没有希望把它全部扑灭后再来建造。新政并不是为某一个特殊阶级谋利益,也不是要把资本制度,连根掘起,新政只要把资本主义已锈了的车轮,磨得光些,使其再能转动,这是资本主义的还魂剂,不是资本主义的致死药。

——马星野《美国新政成绩之总检讨》,《新中华》4卷17期(1936年9月)

请简要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查看答案

(25分)西方海洋文明暴力洗劫东方内陆文明的时代虽已远去,可是全球化的蓬勃兴起,再次使蕴藏着丰富资源的海洋成为人类通向四面八方的“巨大的公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摘编自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并以15-18世纪世界殖民霸权的转移为例为该观点寻找三个历史依据。(12分)

材料二:中国近代的有识之士逐步认识到“兴帮[邦]张海权”的道理,孙中山说:“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太平洋之门户权。人方以我为争(意为:别国以我国为争夺瓜分的对象),岂置之不知不问。”孙中山面对旧中国的形势,从民族存亡和民生的角度关注海洋,在《实业计划自序》中说: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摘编自杨金森范中义《中国海防史》

依据材料三简述孙中山的海权思想。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的海权为什么不能得到保障?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当代中国应如何看待海权问题。(13分)

 

查看答案

欧盟委员会宣布为减少碳排放及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抗全球气候变暖,自2012年1月1日开始征收国际航空碳排放费;2月22日包括中、美、俄罗斯等26个国家在莫斯科联合制定反对欧盟航空碳税的一揽子“报复性”方案。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国际航空业竞争日趋激烈                 

B. 贸易壁垒阻碍经济全球化

C. 发展中国家面临科技压力       

D. 全球气候问题威胁人类生存

 

查看答案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住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B. 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C. 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D. 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查看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下表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所有者

年份

政府和公共机关法人

金融机关

其他国内法人

外国法人

个人

其他

1950年

3.2

12.6

11

0

61.3

11.9

1960年

0.2

23.1

17.8

1.1

46.3

11.5

1969年

0.3

32.2

21.3

3.2

40.1

2.9

A. 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 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 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D. 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