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革命前,生存条件改进和经济机会增加总是导致消费这些增加收益的人口的增长。英国人马尔萨斯认为,从长远来看,生产增长不能与人口的增长潜力保持同步,因此主张积极控制人口增长。但是,现在(即19世纪)在人类历史上第—次出现了这种现象,即经济和知识的增长之快足以产生一种投资和技术创新的持续流动,而这种流动又提高了马尔萨斯积极控制的上限。”材料的主旨是阐述工业革命
A.促进了投资和技术创新
B.缓和了人口增长带来的社会压力
C.根本解决了人口增长与生产增长的矛盾
D.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卢梭说:“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材料反映了卢梭
A.天赋人权的思想 B.直接民主的思想
C.代议制民主思想 D.社会契约的思想
恩格斯在其遗稿《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中写道:“(在欧洲)无论国王或市民,都从成长着的法学家等级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随着罗马法被重新发现,教士即封建时代的法律顾问和非宗教界的法学家之间确立了分工。不言而喻,这批新的法学家实质上属于市民等级;而且,他们本身所学的,所教的和所应用的法律,按其性质来说实质上也是反封建的,在某些方面还是市民阶级的。”恩格斯意在说明
A.罗马法对欧洲政治生活的重大作用 B.法学家等级之间进行了重新调整
C.欧洲法学家对罗马法的继承与发展 D.罗马法本身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
读“1955—1983年浙江省粮食总产量变化曲线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两次高峰的出现都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两次低谷的出现都与“左”倾错误的发展有关
C.第一次高峰时废除了农村土地私有制
D.第二次低谷时农村土地实行了国有化
在1953年出版《毛泽东选集》时,毛泽东对其于1945年发表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进行了大规模修改,其中明确提出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在未来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而这在原来的报告中是没有明确提到的),并删去了有关“联合政府不是国民大会中的多数党组织一党的政府”的论述。与上述变化有着直接关联的历史背景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开始实施
B.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已经形成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初步建立
D.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节选》中写道:“(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材料试图说明
A.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作用
B.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
C.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全面批判
D.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