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过去很多年,我们在解读铁路为什么在《马...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过去很多年,我们在解读铁路为什么在《马关条约》前不能在中国获得发展时,总是以为铁路理念与中国人传统价值观和风俗习惯相背离,总是说铁路所经地方破坏了中国的风水,因而被抵制被拒绝。其实,这个说法是不真实的。铁路在《马关条约》前无法在中国获得充分发展,主要是因为那时中国没有足够物流和人流;而那时中国之所以没有足够物流和人流是因为中国的资源没有获得充分开发;而中国的资源没有获得充分开发,主要的也不是中国人的传统理念,而是因为中国没有足够的开发资本,中国凭借自己的资本去开发矿产资源,去修筑铁路,那是一个不可想象的困难。

《马关条约》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这个条约同意“日本臣民”有权在中国投资办厂,享受进出口政策优惠。根据条约体制,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对日本人获得的这个权利一体共享。于是,在1895年之后短短几年时间,外国资本像钱塘江大潮一样涌进中国,过去几十年中国人无法梦想的增长迅即实现,贯通南北的两条铁路干线迅速分段动工,开平煤矿、汉冶萍公司等矿产资源很快获得开发。至1903年,铁路已成长为一个具有巨大赢利空间的新兴产业,以致中国民间资本强烈要求政府将这些产业向他们开放。如果没有外国资本的介入,中国不可能在1895年之后获得迅速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也不可能在那个时刻发生。

外国资本对中国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不能说这就是经济侵略,这只是资本凭着本性寻找利润空间和价格洼地。

——马勇《重新认识近代中国的外国资本和资产阶级》

评材料中关于近代外国对华资本输出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12分)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①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①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①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缺乏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观点一:近代中国外国对华资本输出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论证: ①经济上:《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开矿设厂,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自然经济的解体,推动了铁路等中国近代交通事业发展;清政府放宽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客观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②政治上:民资资产阶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以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在1895年以后也开始兴起,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为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 ③思想文化上: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经济侵略加剧,出现了以张謇为代表的实业救国思潮;随着民主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革命思想兴起。 结论:资本输出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华的新变化,但客观上对中国社会进步起到了一定积极效果。 观点二:近代外国对华资本输出对中国带来巨大灾难,阻碍了中国历史进步。 ①经济上:通过资本输出在华开矿设厂修铁路,一方通过铁路优势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中国进一步沦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附庸,另一方面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政治上:在中国开设银行,这些银行成为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的主要工具。帝国主义国家还通过贷款,攫取高额利润,控制了中国的财政,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加剧了中国民族危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③文化上:帝国主义加大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如西方传教士在中国活动猖獗,不利于中国文化教育的进步。 结论:资本输出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要方式,从主观目的来看还是是为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因此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灾难。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为solo分类评述的开放性题型,历史学科的特征就是要求论从史出,试论集合,只有观点和史实相结合,才能够完整地呈现题目所要求的结论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兴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奢则不孙(恭逊),俭则固(寒酸)。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

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嘉靖《太康县志》

材料二  由于对葡萄牙的高关税政策,英国本地不宜生产的商品,不能向邻国购买,而必须从一个遥远的国家输入,尽管明知该国的此种商品的品质较差。就这样,为了让国内生产者能在比较有利的条件下,将某几种产物输到这一个遥远的国家去,国内的消费者除了要忍受消费低劣的商品外,还要支付国内商品因输出引起的昂贵价格。在牺牲国内消费者的利益上,英国制定了许多法律来管理美洲殖民地和西印度殖民地,这些法律比其他通商条例更加严重。一个大帝国建立的唯一目的,是为了造就一个顾客大国,使他们只能购买本国各生产者所供给的各种物品。而英国消费者要负担全部费用,以维持和护卫这个帝国。重商主义的制定者肯定不会是消费者,消费者的利益在这些政策中完全被忽视了。所以它的制定者只能是生产者,牺牲了消费者的利益。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三  187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对英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自1873年以后洋纱几乎每年都在跌价,下跌幅度最大的是1883年,曾跌价三分之一以上。在跌价的同时,棉纱进口到中国的指数由100增加到2164,……数十年来,天下靡靡然争言洋货,虽至贫者亦竭蹶而从时尚。

——《故宫博物院院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消费观念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消费观反映的社会现象(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者利益牺牲的原因及影响。(10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争言洋货”的背景。并谈谈你对“争言洋货”的认识。(9分)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不同时期GDP所占的世界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

满分5 manfen5.com

 

A.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B.多极化趋势取代冷战的两极格局

C.21世纪世界经济格局的悄然变化

D.世界经济发展重心的转移趋势

 

查看答案

“苏俄绝大多数老近卫军、干部和党员是因投身革命而走到领导岗位的,心中充满革命理想主义和阶级斗争观念。有些领导干部一再说,新经济政策实行后,在苏联经济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了”。此材料表明了新经济政策在二十年代末终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不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B.配合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C.急于加快发展的赶超心理     

D.缺乏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应

 

查看答案

主持制订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因为自由孕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党争而消除自由,那就象灭绝空气一样荒唐”。他主要想说明

A.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

B.西方式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

C.两党制是美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有力保证

D.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

 

查看答案

“他们关心的只是论辩的效果,至于真假、善恶、是非、曲折,他们是不管的。不但不管,为了赢得更多的学生,他们还有意模糊是非善恶的界限,声称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善恶是非,只要你掌握了论辩的技术,你就是是非善恶的标准。”这句话所能印证的名言是

A.“人生而平等”                       B.“美德即知识”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是万物的尺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