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你幸福吗?”2012年“十一”国庆周,中央电视台以“你幸福吗”为题做...

(15分)“你幸福吗?”2012年“十一”国庆周,中央电视台以“你幸福吗”为题做随机采访,引发观众对幸福的思考。幸福是什么?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我们寻找的最好东西,也是完满的目的。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

中国

西方

古代

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

 “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

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做最高幸福,视情欲为一时快乐之下的痛苦。他提出“知识即美德”。

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

近代

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样。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作终身幸福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比如婚姻、学业、事业。

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费尔巴哈认为“幸福…只是某一生物…能够无阻碍地满足…关系到它的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

现代

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接受幸福与物质追求相分离,“越穷越光荣”。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把财富的多寡看做幸福与否的标准。“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成为2010年的流行语。

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人们依然相信为自身谋取各种物质利益是幸福的保证,同时有些人已经把眼光投向社会弱势群体,帮助他人,实现个人社会价值被当作个人幸福的体现。

(1)从上述材料看,古代中国和西方的幸福观有何共同之处?(2分)概括中国古代幸福观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西方幸福观变化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指出西方社会从古到今幸福观的演变趋势。(3分)

 

(1)共同之处:注重精神满足(或答忽视物质追求)或重视道德修养。(2分) 特点:家族的观念突出;主张个人幸福服从家族发展(4分)。 (2)中国: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国家和个人都陷入生存的危机(或民族危机严重)。(1分)经济:小农经济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思想:西方民主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更多人要求个性解放(1分) 西方: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1分)经济:工业革命带来经济的巨大发展;(1分)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解放人们的思想;享乐思想流行。(2分) (3)发展趋势:古代:追求精神享受和道德境界(或答忽视物质享受);(1分) 近代:追求物质享受(或答享乐主义流行);(1分) 现代:在满足一定物质需求的条件下,注重个人社会价值的追求(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共同之处:由古代一栏中的“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和“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做最高幸”等信息就可以得出答案。特点:由材料“多子多福”、“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家族的观念突出;主张个人幸福服从家族发展”这一特点。 (2)根据材料中中西方对幸福追求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中西方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史实和特征去思就可以得出答案。 (3)这一问根据材料中古代、近代和现代西方社会对幸福追求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就可以得出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有效地切断。它的西南面和西面,乃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方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中国的人口庞大无比,也有助于文明的连续性。中国从一开始起,就能供养很可观的人口,因为那里的土壤和气候结合得很好。……农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土地是否适宜耕种这一点,确定了中国文明的分布范围。在适合农业的地方,就发展起中国文明;反之,则实行一种畜牧的生活方式,不管它是属于蒙古人、满人还是突厥人的。……

这种书面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各地区的中国人,尽管各自操的方言彼此间犹如意大利语之于西班牙语、瑞典语之于德语,颇为不同,但都懂得这种书面语。其原因就在于,它由表示意义或物体的汉字组成。与共同的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二千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但是,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它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

——《全球通史——1500以后的世界》(斯塔夫里阿诺斯)

材料二  黑格尔在提到古希腊自然环境时说:“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我们在这个地方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生产、生活方式多样,航海交通和商业贸易发展。人员的频繁扩散、迁入、交往流动,侵蚀、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在进入阶级社会时,政权、财权、神权分立,又联合起来共同推翻“一元化”的族权,地缘战胜血缘、私有制战胜原始血族共产制,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中国文明连续不断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希腊文明与中国文明的不同之处(4分)

(3)两则材料在史学理论上有何共同点?(2分)

 

查看答案

1983~1989年,世界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4%,世界经济的年度增长率为7.8%,同期外国直接投资的年增长率为28.9%。材料表明

A.世界金融的一体化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发展

B.地区贫富差距阻碍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

C.资本运行的自由化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D.贸易的自由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方式

 

查看答案

下图中上面降落下来的不是炸弹,而是写着民主主义革命的降落伞。其中投放和接收降落伞的国家分别是

满分5 manfen5.com

A.苏联、中国                                                        B.美国、日本

C.苏联、日本                                                       D.美国、中国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1958~1965年中国对外援助额统计(单位:亿元人民币)

时间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金额

2.76

3.50

3.63

5.19

8.54

9.61

12.16

18

中国在1958~1965年间加大对外援助力度的历史背景是

A.中国出现了边境安全危机                          

B.冷战背景下局部热战的加剧

C.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呈现低潮       

D.两极格局动荡下世界政治力量出现重组

 

查看答案

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中,那些后发国家,如德国、俄国和日本等依旧残存着明显的专制化色彩。对此,相对合理的解释是

A.缺乏普遍充分的思想启蒙运动  B.选择了自上而下的进化道路

C.历史文化传统和特殊国情使然  D.工业化程度落后于先发国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