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了基础。方针中的“异”是指
A.社会制度不同 B.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C.民族、区域不同 D.宗教信仰不同
毛泽东在1949年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在革命胜利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在这个时期内,一切不是于国民经济有害而是于国民经济有利的城乡资本主义成分,都应容许其存在和发展。”基于这种认识,毛泽东主张建国后
A.奖励发展资本主义实业 B.资本全部收归国有
C.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D.实行“节制资本”的政策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要求停止内战,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共同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因为
A.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B.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已消解
C.中国需倾全国力量抗日救国 D.民族、民主革命意识觉醒
孙中山在1894年《上李鸿章书》中说:“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意在
A.拓展洋务领域,推进洋务运动 B.否定洋务运动,主张全盘西化
C.用西方生产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 D.希望李鸿章支持资产阶级革命派
清朝前期的海防对象是海盗和海上的异己势力,长期以来推行“重防其出”的海防政策,后来海防政策改变为“重防其入”。政策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海盗和异己势力的消失 B.海军力量的增强
C.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 D.西方列强的侵略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了尖锐的挑战,“工商皆本”的学说被广泛地提出。出现思想转变的根源是
A.土地兼并严重 B.对外贸易发达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