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6分)对外贸易状况,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和对外关系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

(26分)对外贸易状况,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和对外关系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正德九年(1514年),广东布政司参议惊呼“近许官府抽分,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舶,私置兵器,纵横海上”。

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殖民者先后窥探、染指中国市场,争相将中国的瓷器和丝绸遍销其本土和殖民地,以牟取暴利。……世界市场对江南丝、丝织品和布匹等商品的大量需求,极大地刺激了江南地区商品生产和商业贸易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市镇商业化的进程。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英国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同时与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认为一个国家要从农业社会成功地向工业社会过渡,必须采用贸易保护。……美、德在19世纪中后期都实行了较高的关税政策,贸易保护对两国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民族国家与世界经济》

材料三  1930~1932年,由美国开始,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或实行商品输入限额制度。……1929年至1931年间,日本对外贸易减少了近50%。美国向欧洲出口总值1929年为23.41亿美元,1932年下降为7.84亿美元。

日本军界人士说,……应征服一个使日本能自给自足、在经济上不依赖世界其它地区的帝国。……英国可得到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原料,美国可以得到加拿大和南美洲的资源。但是在日本,粮食供应和原料同人口相比在减少。如果我们只希望发展贸易,最终将被打败。……最后,我们将一无所获。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6世纪初明朝时期海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8分)

(2)材料二表明,英国和美、德分别实行了什么贸易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们实施不同贸易政策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各国对外贸易政策产生的影响。材料反映出日本提出了怎样的对外政策目标?为此,日本在30年代采取了哪些重大军事行动?(10分)

 

(1)原因和影响:官府实行抽分制,放宽了海禁政策;(2分)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的隔绝状态。(2分,或答“殖民者冲破明政府的海禁,竞相与中国商人进行贸易。”)极大地刺激了江南地区商品生产和商业贸易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城市的发展;(2分)导致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分) (2)政策: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美、德实行贸易保护政策。(4分) 原因: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自由贸易政策对英国发展经济更为有利;美、德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有利于保护相对落后的本国工业。(4分) (3)影响:各国的贸易保护,恶化了外贸环境,贸易量减少,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危机;各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加剧,国际局势不断紧张。(4分) 目标:不应只希望发展贸易,更要征服一个使日本能自给自足、在经济上不依赖世界其它地区的帝国,即征服中国。(2分) 军事行动: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每点2分,共4分。其它符合题意的史实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题也是材料比较长,需要认真的多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到完整的信息。从材料“近许官府抽分,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舶,私置兵器,纵横海上”分析明代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此外,外部世界的因素如新航路在这一时期已经开辟,西欧国家通向东方的道路更加畅通。中外贸易的发展,使中国的商品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在这一时期出现。(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英国与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而美、德在19世纪中后期都实行了较高的关税政策,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原因要从二者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工业能力等及哦啊多进行分析。(3)29—33年经济危机期间,各国纷纷实行贸易保护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恶化了国际贸易的环境,使经济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从材料“应征服一个使日本能自给自足、在经济上不依赖世界其它地区的帝国”可以看出日本的对外政策。日本三十年代的对外行动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考点: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明朝对外政策;工业革命·英德等对外贸易政策;明治维新·日本对外贸易政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6分)文明是流动的,其进程和影响因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在举世所有的宗教中,基督教徒是“全人类中最不容异己的人”。中国儒学虽为国家宗教,但它博大而无所不容,多种宗教教派在中国和平共存的事实,足以证明中国的宽容精神。他将儒家学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规范作为崇尚自由、维护理性和科学的自然神论的思想基础。      

——摘编自张丽艳、苗威《伏尔泰与中国儒家思想》

材料二  据梁启超在《西学书目表》中统计,到1895年,共翻译西学书籍354种(不包括宗教类),其中大部分是科学技术书籍,也有少量史地、政法类书籍。……据《译书经眼录》记录,在20世纪初年翻译的书籍中,有自然科学类164部,占总数的19.6%;社会科学类327部,占60.9%。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1927年8月以后,同时出现了两条道路的选择,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这在以往是没有前例的。法国的巴黎公社和俄国的十月革命,都是首都的暴动。但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据石仲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等整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伏尔泰颂扬儒学“博大而无所不容”的根本目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多种宗教教派在中国和平共存”的理解。(2分)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儒家文化对当时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20世纪初同1895年之前相比,翻译著作种类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3)十月革命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有何特点?(2分)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正确道路的重要因素。(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该怎样对待人类的文明成果?(4分)

 

查看答案

它“使人们的认识由低速领域扩大到高速领域,由宏观领域延伸到宇宙领域,人们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时间、空间和物质的运动相互依赖。”“它”指的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普朗克的量子论

 

查看答案

凯末尔曾说过:“为了拯救国家,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摧毁从政府机器到国民精神的一切,并树立新的东西。”下列反映其理论的措施包括

①废除土耳其政教合一的政体                      

②革新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

③效仿德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④改革文字,用拉丁字母拼写土耳其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对下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1973年欧共体9国与美苏两国的实力对比

 

人口

(百万人)

国民生产总值

(10亿美元)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出口贸易

(亿美元)

黄金外汇储备

(亿美元)

欧共体

256.69

1065

4140

2100

606.2

美国

210.11

1307

6210

702

116.6

苏联

249.75

675

2700

215

——转引自:伍贻康等《欧洲经济共同体》,人民出版社,1983年

①共体各项经济指标都已超过苏联和美国

②欧共体总体经济实力开始成为能与美苏两极相抗衡的经济力量

③欧共体各成员国的合作,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④美苏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开始向多极化格局转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据统计,英国毛织品1788年生产7.5万匹,1817年达到49万匹,增长5.53倍。煤年产量,1700年为500万吨,1795年增至1000万吨,增长1倍。生铁产量,1740年为17350吨,1806年猛增至258000吨,增长13.87倍。导致英国发生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机器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B.大肆进行海外殖民掠夺

C.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D.黑奴贸易积攒大量资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