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0世纪中国的民主化进程艰难曲折。

材料一  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家,新生的中华民国顺应世界潮流,仿照美国的政治制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国会、选举、多党制、三权分立、言论自由以及共和精神一一引进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并在其后十三年的实践中建立了完整的民主政治运作的基本规则。民初的议会政治虽然屡遭挫折……但它开创的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

——林炯如《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过程所体现出来的主要特点。(6分)

(2)材料二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实现的?(9分)

 

(1)特点:借鉴性,较全面地学习了美国的政治制度;进展快;曲折性;持久性。 (2)实现:通过《共同纲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召开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顺应世界潮流,仿照美国的政治制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国会、选举、多党制、三权分立、言论自由以及共和精神一一引进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并在其后十三年的实践中建立了完整的民主政治运作的基本规则...但它开创的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即可概括出其特点。 (2)材料二中的“民治”的含义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考查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根据教材的说明,主要有通过《共同纲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召开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考点: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没有一种以思想改革为基础的社会改革,中国就不能变革。这场政治革命失败了,因为它是外表的、形式的,只触及了社会行动的机制,但却没有影响对生活的观念,而这种观念实际上是控制社会的。”

——杜威《中国的新文化》(1920年)

材料二:“他(杜威)在1919年底谈到辛亥革命的‘相对失败’时断言,这个失败是‘由于政治改革大大领先了思想和精神上的准备;政治革命是形式的和外在的;在名义上的政体革命兑现以前,需要有一场思想革命’”。

—— 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1959年)

(1)材料一中杜威所指“变革”的含义是什么?“这场政治革命”最有可能指的什么事件?以近代中国改革之例证明杜威观点。(6分)

(2)依所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指出杜威在此强调的中心观点,据此说明杜威对五四运动的态度,并分析杜威观点的历史依据。(9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国学热”的出现,是由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引起的,而民族的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支撑,因此在对过去的盲目“反传统”的反思中考虑到如何传承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并使之在新时代得到更新。有鉴于当前对自然界的无序破坏,一批中国学者提出儒学中的“天人合一”学说可以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中国儒家“天人合一”的学说和“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出的“‘人和自然’是一生命共同体”的理论很相近。有鉴于孔子和孔子思想在百多年来受到的歪曲和诋毁,有见识的中国学者认为,要复兴中国文化传统,就必须恢复孔子和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人为地割断自身民族文化的民族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儒家的“仁爱”精神不正与“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倡“第二次启蒙”的“关心他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吗?这很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在“前现代”的思想宝库中确实包含着若干人类社会“普遍价值”的思想资源,并对克服“现代性”可能发生的弊病起消解作用。

——汤一介《中国的启蒙》

评材料中关于“中华民族复兴”与“国学”关系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典的陪审法庭创建于梭伦改革时期,最初附属于公民大会。公元前5世纪中期,陪审法庭从公民大会中分离出来,成为雅典民主制的核心机构之一……由于陪审员人数众多,就预防了法官受贿的危险性……陪审员是在开庭时听取原告、被告和证人的口供,当他们弄清案情时,他们就投票判决,相互之间事先不作商议。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明清两代……中央一级的 “三法司”,即指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个机关而言。它们之间是互相监督制约又互相钳制的关系。……清代规定,外省的刑案,一律由刑部核复,未指定会同其他二司共同处理的,大理寺与都察院一般不必过问。三法司共审的,也规定由刑部主稿。在京的案件,也由刑部审理。……提刑按察使司掌管一省的司法工作,府、州、县的长官知府、知州、知县同时也是该级的司法负责人,而且司法工作是他们职分内很重要的一部分。

——韦庆远《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12世纪以前,英国虽然已是一个政治统一的国家,但司法体制和法律体系尚未实现全国统一。这种局面在12—13世纪发生根本变化。在此期间,国王政府通过多种途径,……最后终于把全国司法置于国王法庭直接和间接的控制之下。亨利二世时期,陪审团成为一种经常性的司法工具,…… 1176年的《北安普顿法令》……明确了陪审团和法官的不同职权,从而使大陪审团检举制度更加完善。12世纪后期,随着专职法庭的建立,职业法官逐步萌芽,司法审判权开始集中于职业法官手中。1268年,劳伦·德·布鲁克被任命为普通诉讼法庭的法官,他是第一个既非政府官员亦非高级教士而仅凭自己渊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办案经验而进入普通诉讼法庭的法官。此后,出身行政官员的法官越来越少,到13世纪末,在普通诉讼法法庭的审判席上已看不到行政官员的影子。12世纪后期,增加了法庭辩论程序,要求诉讼双方于公堂之上互相质疑、即席答辩,这需要丰富的法律知识和相当的辩论技巧,对于普通当事人来说,已难以独自完成诉讼过程。于是,一个以协助或代表当事人进行诉讼为业的新兴阶层——律师就应运而生了。

——程汉大《12-13世纪英国法律制度的革命性变化》

材料四  嗟乎!刑狱者,中西至不可同之一事也。犹忆不佞初游欧时,……尝语湘阴郭先生(即当时中国驻英公使郭嵩焘),谓英国与诸欧之所以富强,公理日伸,其端在此一事;先生深以为然,见谓卓识。

——严复《法意•案语自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雅典、中国明清时期审判制度的异同。(14分)

(2)依据材料三,概括说明英国审判制度“革命性变化”。(6分)

(3)依据以上材料,以文明史研究范式的基本观点谈谈你对中英审判制度差异的认识。(5分)

 

查看答案

埃里克·沃尔夫在《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中写道:(18世纪)一些欧洲国家正在谋求统治地位。每个正在奋斗的国家都拥有一个独立的社会,都受其特殊精神或文化的激励,这种观念无非是为了证实它想形成自己独立国家的愿望和正当性。独立的、一体的文化概念正是为了适应这种文化方案。该材料说明18世纪欧洲的

A.文化才开始形成                        B.文化是多元化的

C.文化具有民族性                        D.文化的政治性质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按照大久保利通的殖产兴业计划,政府直接从西方拿来了法国式的缫丝场、德国式的矿山冶炼厂,英国式的军工厂。除了购买机械,政府还聘请了大量国外技师。……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有一首打油诗这样形容:“敲敲短发蓬松的天灵盖,文明开化的声音就响起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日本文化像洋葱头文化,这种形象,可以让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日本文化的一种状况,它像洋葱头一样,剥开一片,剥开一片,最后想要找日本文化的核,没有。

——《大国崛起》解说词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学习西方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日本文化没有“核”?(9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